繁體小說 > 科幻靈異 >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帝諡號!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帝諡號!(1 / 1)

推荐阅读:

禮部,尚書署。

主位,丈許木幾,擺著一些文書,江昭不時觀閱一二。

太皇太後與新帝和好,兩人其樂融融。

作為臣子,自是悄然退下。

左、右首席位,皆有一人,都是白發蒼蒼的樣子。

“也就是說,先帝的廟號、諡號都尚未暫時擬定?”江昭向下望去,平和問道。

“正是。”左首之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答道:“先帝駕崩不足十日,孫尚書便已稱病致仕。因此,廟號、諡號皆是未曾真正暫時擬定。”

此人,乃是禮部左侍郎胡宿,年逾六十有九。

其對麵坐著的人是禮部右侍郎吳奎,年五十有六。

江昭了然。

一位君王,一生有三“號”,廟號、諡號、年號。

廟號、諡號的擬定,實為評定君王一生功過,不單得小心翼翼的擬定,程序也相對繁瑣。

廟號擬定,往往是禮部的禮官根據先帝的生平功績,以及宗室地位提出一些建議。

這些建議,少則囊括五六種選擇,多則囊括十餘種選擇。

禮官的建議呈遞上來,經過禮部幾十位紅袍大員一齊商議討論,最終給出三種左右暫時擬定的廟號,於常朝公開,經百官討論,皇帝給出最終決議。

這個流程,少則持續月餘,多則一年半載。

諡號擬定,則是要求禮官走遍三司、五監、六部、九寺、翰林院、禦史台、諫院等司衙,征求百官意見,五品以上書諡,集思廣益,考功擬諡。

集齊來的諡號,禮部與太常院一齊商議探討,並給出文書總結,闡述先帝的一生功過,以及定諡的大方向,呈遞幾種選好的諡號上去。

一旦欽定了諡號,幾位內閣大學士以及禮部尚書、太常寺卿,一齊參與撰寫諡號冊書,於南郊祭祀蒼天,並向上天呈告諡議的內容。

如此,初步定諡基本結束。

繼任皇帝,往往存在給先帝增諡的情況,可能本來就十個字不到的諡號,愣是增到二三十字都不稀奇。

其中,廟號與諡號,以廟號為重,要求儘量做到“不虛美、不隱惡”。

這主要是廟號與諡號重要性的演變問題。

自商朝始,以廟號為主,僅六人有廟號,太祖商湯、太宗太甲、高宗武丁、世祖盤庚、世宗祖甲、中宗太戊,含金量非常之高。

商滅周生,以諡號為主,君王人人都有,含金量也還行。

其後,秦始皇一統天下,不允許臣子私底下議論君王,也就沒有廟號、諡號之說。

秦滅漢生,漢朝君王廟號、諡號並行,以廟號含金量最高,僅七人具有,餘下君王僅有諡號。

漢滅唐生,本來也是延續漢朝的風格,結果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拚命給爺爺“增諡”,諡號長的嚇人,就此被玩壞,漸漸成為了純粹的偏褒義的東西,已經不足以概括君王的一生。

如此,廟號漸漸重要起來。

大周一朝,便是以廟號為主,欽定君王功過。

或許有朝一日,廟號、諡號都會被玩壞,年號取而代之。

“廟號、諡號的建議都呈上來了多少?”江昭問道。

近來,他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忙。

除了廟號、諡號的擬定,還得關注先帝皇陵的修建情況。

要是不出意外,日後還涉及新帝生父趙宗全封賞的擬定問題,以及未能繼承皇位的四位宗室的封賞擬定,可能還涉及祭祀。

此外,新帝立皇後、太子,都得祭祀。

新帝登基,根基不穩,肯定要重開恩科,大概率也是他主持。

光是粗略一算,估摸著一年半載都是勞碌命。

新帝要是根基穩固,肯定施展宏圖大誌,“歲幣”、“歲供”的問題,涉及外交,也是他的事情。

都知道小閣老威風,可小閣老的苦,又有知道呢?

天生的勞碌命啊!

如此,江昭自是希望騰出時間儘快解決問題。

否則就會越堆越多,越來越忙。

“廟號的建議都已經呈了上來,諡號呈上來不到一半。”禮部左侍郎胡宿答道。

古往今來,廟號也就幾十種,選定起來並不難,且是禮部的禮官呈遞建議,流程要簡單不少。

諡號,涉及百官意見,即便重要性不如廟號,但卻更繁瑣一些。

“召集郎官以上的人,半個時辰後來一趟吧。”江昭吩咐道:“郎官們的建議且先呈上來。”

胡宿連忙點頭,吩咐下去。

約莫一炷香,二十餘份廟號的建議文書落到江昭手上。

廟號分祖、宗,先帝自是為“宗”。

曆來廟號,祖一類:太、高、世、中、成。

宗一類,偏褒義:世、中、高、仁、孝、宣、肅、顯。

宗一類,偏中性或有爭議:穆、英、明、代、文、武。

宗一類,偏貶義:徽、欽、熹、哀、思、順、質、和。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偏“小眾”的廟號,出現頻率較少。

手持文書,依褒貶之分,江昭觀望起來。

“世宗。”

“顯宗。”

“仁宗。”

“中宗。”

“孝宗。”

“明宗。”

“文宗。”

江昭瞥了一眼“文宗”,不免搖頭。

這還真是個小天才!

文、武二字,作為諡號,自是一等一的好,漢文帝、漢武帝,都是“文”、“武”為諡號。

可要是以文、武為廟號,那可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廟號,一般來說都得考慮上一任廟號使用者的水平。

上一位文宗是唐文宗李昂,“甘露之變”被宦官軟禁,水平著實不咋樣。

文宗,文治尚可,國力較弱。

先帝,評價這麼低的嗎?

還特麼是實名製!

半響,二十餘位有建議權的禮部官人相繼入堂。

江昭掃視一眼,有不少都是眼熟的人,不免溫和一笑:“江某承蒙聖上隆恩,忝任禮部尚書,與諸位共侍禮曹,實乃幸事。”

“大人過謙!”

“某定為大人驅使!”

“定為大人馬首是瞻。”

禮部,作為韓係的大本營,起碼有六七成的辦事者都是韓章的門生故吏。

江昭實為韓係毋庸置疑的下一任黨魁,就任禮部,自是如魚得水。

一時間,儘是“驅使”、“馬首是瞻”一類的話。

江昭平和頷首,拾起手中建議文書,鄭重道:“先帝休養生息四十載,而暮年揚鞭,開疆拓土。此等功績,合該上褒義諡號。”

一句話,定下了大方向。

“大人言之有理。”

附和之聲不斷。

以先帝的功績,都不給個褒義諡號,實在不妥。

相比起太宗皇帝,先帝未必就差!

“世、顯、仁、高、宣、中、孝。”幾個廟號挑出來,江昭望向下方。

繼往開來,開疆拓土,可為世。

當然,世也有世係轉移的意思。

鞏固政權,經營邊疆,可為顯。

仁孝治國,政績上佳,可為孝。

承平治政,可為宣。

中興之主,可為中。

仁厚治國,可為仁。

光大基業,可為高。

“七選三,然後就呈遞上去吧。”江昭緩緩道。

作為首位有開疆拓土的皇帝,不是頂級廟號,都對不起小閣老辛辛苦苦的帶飛。

新帝登基,肯定也傾向於給先帝較為頂級的廟號。

二十餘人,議論起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