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科幻靈異 >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世宗大餅!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世宗大餅!(1 / 1)

推荐阅读:

禮部,尚書署。

主位,江昭手持文書,向下望去。

自左右侍郎以下,二十餘位禮官,各有說詞。

世、顯、仁、高、宣、中、孝。

七大廟號,都一定程度符合先帝的功績。

“仁,有仁厚施政之意。”一人沉吟著,商議道:“以仁為廟號,古時從未有過,且相對偏頗,難以概述先帝一生功績。這一廟號就去除吧。”

仁宗,這一廟號無疑是較為符合先帝的施政風格。

可問題就在於,這種沒有先例的廟號,具體檔次不太清晰。

相較之下,還是去除為妙。

禮部設有儀製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主官皆為正五品郎中,對外統稱禮部郎中,但行使的職權並不一樣。

方才說話之人,正是禮製清吏司郎中。

餘下還有三位禮部郎中,其中一人乃是江昭的嶽丈盛紘,為人謹慎,幾乎不開口。

一言既出,不少禮官齊齊點頭。

仁字,的確是不太適合。

“中、高二字,都留下吧。”江昭插話道。

中興之主,可為中。

光大基業,可為高。

上乘廟號也有差距,太、世、高、中幾字,就是上乘中的上乘。

其中,太宗廟號,已然為先帝趙光義占據。

世字,不單有繼往開來之意,也有世係轉移之意。

要是真論起來,可能更適合新帝。

當然,要得到世宗廟號,並非易事。

江昭沉吟著,目光微動。

熙河治政,新帝是五位曆練的宗室之一。

彼時,他時常以“千古一帝”為誘惑,向五位宗室灌輸開疆拓土的思想。

為的,就是持續得到新帝的重用與信任。

事實證明,非常成功。

從新帝的一舉一動來講,趙策英是真的有成為“千古一帝”的意向。

既然“千古一帝”的餅已經吃下,那就再塞一個餅!

世宗!

就問你吃不吃吧?

漢武帝劉徹,千古一帝。

晉世宗司馬師,西晉奠基人。

前秦世宗苻堅,統一關中,開國皇帝。

北魏世宗元恪,開疆拓土,疆域鼎盛。

北周世宗宇文毓,整頓吏治、推行均田製。

後周世宗柴榮,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

“世宗”這一廟號,從來就沒拉胯過!

差一點的世宗是明君,好一點的世宗是政權開創者,千古一帝。

這個廟號,絕對是一張讓人垂涎欲滴的大餅。

世宗,必須得留著時刻誘惑趙策英。

“中、高?”

二十餘位禮官相繼點頭。

中興之主、光大基業。

這兩個廟號,的確是得呈上去。

“世宗,有世係轉移之意,且去掉吧。”江昭平和道。

一錘定音,並無異議。

“如此,便是顯、宣、孝三選一。”禮部左侍郎胡宿撫須道。

“上一位廟號為【孝】的君主,實為西秦孝宗乞伏熾磐,開疆拓土,使得西秦達到鼎峰。

廟號為【宣】的君主,則是唐宣宗李忱,隱忍登基,鞏固邊疆。

廟號為【顯】的君王,為北齊顯祖高洋,曾創立基業。”禮部右侍郎吳奎補充道。

作為上乘廟號,孝、宣、顯對應的君王都不算差,硬要分個高低,可能孝要高一點。

孝為百善之首,相比起文、武這樣本身不具有褒義的詞,孝字一定程度上兼具了儒學社會的道德支撐。

不過,也高的有限,差距微乎其微。

“治政顯著,行事明斷,偏顯;承繼基業,撥亂反正,偏孝;文治上佳,民生安定,偏宣。”

“宣字留下,如何?”禮部右侍郎吳奎問道,沒有說具體的緣由。

點到為止,為何選宣,禮官們心裡都有數。

行事明斷,先帝恰好有些優柔寡斷,自是與顯字無關。

孝和宣,肯定是宣字更貼合官家的治政。

“可。”

“亦可。”

不乏認可的聲音,偶爾一兩位麵露遲疑,倒也並未出聲反對。

主位,江昭頷首:“如此,便是中、高、宣三字。”

“至於究竟是擬定哪一種廟號,還得朝議。”

言罷,江昭擺擺手,吩咐道:“且都下去吧。”

“國喪期間,禮製規章以嚴為主,記得嚴加司職。”

“諾。”

二十餘人齊齊行禮,退了下去。

江昭平和點頭,望向就要行禮退下的左右侍郎。

“先帝皇陵,修建於何地可有定下?”江昭問道。

曆朝曆代,皇帝陵寢都是非常受重視的要務,不少君王都是一登基就著手修建陵墓。

大周一朝,受儒學“事死如事生”的影響,往往是君王駕崩以後才開始著手修建帝王陵墓,且工期嚴格限製在七個月以內。

開寶九年(960年),太祖皇帝駕崩,永昌陵於十二月動工,次年四月完工,曆時五個月。

至道三年(997年),太宗皇帝駕崩,永熙陵於三月開工,十月建成,曆時七個月。

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皇帝駕崩,永定陵於四月修建,九月完工,曆時五個月。

究其緣由,自是為了避免勞民傷財。

要是修建幾十年的陵墓,耗費可不是一點半點。

相比之下,七月內完成工期,一定程度上能控製成本,減少對民生的侵擾。

如今,先帝駕崩,要修建永昭陵,也是一樣的做法。

著欽天監選定陵墓,禮部、工部、戶部一齊修建,時間非常緊。

“河南府嵩山北麓,相距京城約莫百五十裡。”禮部右侍郎吳奎答道:“近來,工部在征調民夫,估摸著不久就會開工。”

“嗯。”江昭吩咐道:“陵墓修建一事,便有勞右侍郎主管吧。”

皇陵修建,禮部需得規範修建陵墓的規製。

事關重大,江昭肯定會騰出時間關注一二。

不過,除了主官以外,還得有一人常駐主管陵墓禮製。

左侍郎胡宿已經六十有九,太過年邁。

如此,也唯有右侍郎吳奎承擔重務。

“下官定儘心辦事,不敢有誤。”吳奎連忙一禮。

江昭平和點頭。

殘陽如血,暮色四合。

禦書房。

君臣相對,江昭彙報道:“禮部禮官選了四種可擬定的廟號,為世、中、高、宣,因世有世係轉移之意,恐有誤解。經過商議探討,便以中、高、宣三種為可擬定的廟號。”

從理論上講,擬定的廟號朝議探討即可。

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得提前知會皇帝,讓皇帝提前做好決定。

“世?”

趙策英一下子就關注到了特意被去掉的廟號。

世係轉移,一等一的廟號!

目光,不自覺的亮了起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