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抵達的第二天,林予安就已經在這片冰封的土地上,初步的站穩了腳尖。
蛋白質有海岸的貽貝,碳水化合物有湖邊的寬葉香蒲根,維生素有岩蔓越橘,拉布拉多茶和雲杉針葉。
但是他的挑戰,也才剛剛開始!
今天的任務完成度很高,天色徹底暗了下來,隻能等待著明天上午的低潮期,繼續去趕海!
第三天的清晨,先去檢查套索陷阱,但是今天的運氣差了點,一無所獲,陷阱也沒被觸發。
快到了當天的低潮時間後,林予安再次出發。
這一次,他沒有滿足於第一天的小豐收,而是背上了他的登山背包。
沿著海岸線向更遠更崎嶇的,一塊延伸入海的巨大黑色礁石岬角探索而去。
他對著胸前的ro,一邊退潮後的灘塗上小心行走,一邊解釋:“通常來說,地形越複雜水流越湍急的地方,海洋生物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因為流動的水能為它們帶來更豐富的食物和氧氣。”
他很快就驗證了自己的判斷,這裡的貽貝不僅數量比昨天更多,個頭也普遍大了一圈。
除了貽貝,他又有了新的發現。
在一塊巨大的礁石側麵,那些被海水保護得很好的區域,他發現了一些緊緊吸附在上麵的錐形的貝類。
“帽貝。”他將鏡頭對準這些小東西。
“這東西吸附得非常緊,你需要用刀,從它的殼和岩石之間,快速地用力地撬一下。”
他拿出那把大馬士革獵刀,將鋒利的刀尖精準地插入帽貝與岩石之間那微小的縫隙,然後手腕用力一彆,“啪”的一聲清脆聲響,一隻比硬幣稍大的帽貝應聲脫落。
他用刀尖挑出裡麵橙黃色的、如同鮑魚般的肌肉,在海水裡涮了涮,擦去沙礫,直接放入口中。
一股極其濃鬱的,帶著一絲韌勁的鮮甜,混合著海水的鹹味,瞬間充滿了他的口腔。
“非常棒的蛋白質來源,味道很像生的扇貝柱,而且是最高效的能量補充劑。”
在另一處更深的、布滿了墨綠色海藻的岩石縫隙裡,他還找到了幾隻體型不小的海螺。
他從岸邊折來一根細長而堅韌的柳樹枝,將一端削尖,將樹枝輕輕地探入縫隙,精準地刺入海螺用來移動的足部肌肉。
海螺受痛,吸盤瞬間鬆開,他輕輕一勾,一隻完整的海螺就被帶了出來!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黃金窗口期裡,他采集了近二十公斤重的大貽貝,幾十隻帽貝和一小捧海螺。
采集了大量的貝類後,如何長時間保存它們,成了一個新的問題。
林予安沒有選擇將它們一次性煮熟,他決定為自己建立一個“活體海鮮暫養池”用來放更多的貽貝。
他必須抓緊時間趁著海岸線還沒有封凍,儲存大量的貽貝。
他背著沉重的收獲,在自己的庇護所附近的海岸邊,仔細地搜尋,最終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地點。
一個由三塊巨大礁石天然圍成的、麵積約三四平方米、底部相對平坦的大型潮汐池。
他指著這個潮汐池,對鏡頭詳細地解釋他的計劃:“看這裡,這個池子,在漲潮時,會被新鮮的海水完全淹沒。”
“但在退潮時,因為地勢的原因,池底依然能保持近半米深的水位。這是一個完美的天然的暫養池。”
他指向池子朝向大海的那個寬闊的缺口:“但是,它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這個缺口太大了,退潮時水流會在這裡形成一股急流,足以把我放進去的所有存貨,全部衝回大海!所以,我們需要對它進行一些改造。”
他放下背包,開始了另一項工程。
他從岸邊更高處,搬來一些中等大小形狀各異的石塊,像砌牆一樣,先在缺口處鋪設一層最大的穩固基石,深深地嵌入沙礫中。
然後再將小一些的石頭,犬牙交錯地、緊密地壘在上麵。
他砌得極其用心,不斷地調換石塊的位置,尋找最佳的咬合角度,並用更小的石子和海灘上的礫石,將所有大的縫隙都塞得嚴嚴實實。
最終,一座堅固的,隻在底部留了一些細小縫隙用於內外海水流通,但又能有效阻擋貝類逃脫的簡易石壩,就此成型。
“這個石壩,能保證在退潮時,池子裡的水不會完全流乾,水位能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深度。”
“同時,它也能防止我們放進去的存貨,被水流衝走。”
做完這一切,他將今天采集的大部分活貽貝和海螺,投放到了這個被他改造過的天然潮汐池裡。
他看著那些在池底重新找到附著點、並開始緩緩移動的貝類,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實感。
“我的海鮮銀行,今天正式開業了!”
“每天漲潮,新鮮的海水會為它們帶來氧氣和微生物,每天退潮,它們則會安全地留在這裡,等待我的取用。”
“現在,食物的後顧之憂基本解決了。”
“這意味著,我可以把每天最寶貴的體力,從覓食這件事上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重要的庇護所建設中去。”
“不過在此之前,我還是想沿著海岸線再走一走,看看這片慷慨的大海,是否還為我準備了彆的驚喜。”
林予安繼續沿著海岸線向南探索,他想在抵達那片更遙遠的雲杉林之前,徹底勘探完這片岩石海岸上所有可利用的資源。
這裡的海岸線充滿了原始而粗獷的美感。
巨大的、被海浪雕琢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黑色礁石如同沉默的巨人,守護著這片土地。
海風吹過,帶著鹹濕的氣息,林予安的心情也因為“糧食問題”的解決而變得格外輕鬆。
他走得很慢,仔細地審視著潮汐線附近的一切。
就在他繞過一塊海蝕岩時,一抹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深藍色,突然闖入了他的視線。
那顏色被卡在一堆被海浪衝上岸的,已經發白的浮木糾纏在一起。在深褐色海藻之間顯得異常突兀。
“嗯?”林予安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
他快步走上前,蹲下身,用手撥開那堆雜亂的海洋垃圾。
隨著浮木和海藻被移開,那抹藍色的真麵目顯露了出來,是一段粗壯的繩索!
它的顏色因為長時間的浸泡和日曬,已經從鮮豔的藍色變成了深邃的藏青色。
“哦?看看我們發現了什麼。”林予安的語氣中透出了一絲尋寶般的驚喜。
他抓住繩索的一端,用力向外拉。
繩子很沉,被沙子和浮木半埋著,他費了些許力氣,才將它完整地從那堆雜物中拖了出來。
這是一段船用的尼龍纜繩,直徑足有三四厘米,看起來像是大型漁船或碼頭上用來固定船隻的那種。
它已經在海裡漂泊了不知多久,表麵附著著一些細小的貝殼,但當林予安用手拂去這些附著物時,露出的纖維本體卻並沒有腐爛的跡象。
他雙手抓住繩子的兩端,用儘全身力氣試圖將它拉斷,但纜繩隻是被繃得筆直,紋絲不動,展現出驚人的韌性!這讓他對纜繩的強度更加滿意。
最終,他找到一處磨損較嚴重的地方,用刀尖反複切割挑斷纖維,才終於截下了整段繩索。
他仔細地檢查著斷麵的內部纖維,發現它們依舊緊密結實,保持著相當大的強度。
“太棒了!這簡直是……來自海洋的饋贈!”
林予安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太清楚這東西的價值了!
“這段被衝上岸的纜繩,長度大概有兩米多,雖然因為磨損和浸泡,但對現在的我來說,簡直比找到一箱金子還要寶貴!”
他知道,這種粗纜繩是由無數更細的尼龍纖維精密地擰合而成。隻要將它耐心地拆解開,他就能獲得大量堅韌耐磨、防水的細繩。
這些細繩,無論是用來捆綁庇護所的框架,製作陷阱的觸發裝置,都比他用植物纖維要可靠一萬倍!還能最大程度的節省他的絆線!
這是文明世界的工業產物,是荒野中最稀缺,也是最強大的物品!
中午時分,太陽升到了最高點,但天色依舊灰蒙蒙的。
林予安帶著他今天最重要的兩項收獲,一個初具規模的“海鮮暫養池”和這段價值連城的廢棄纜繩。
心滿意足地返回了那個簡陋的臨時庇護所。
他沒有急著生火做飯,而是像對待珍寶一樣,先將那段濕漉漉的纜繩用淡水衝洗乾淨。
然後把它平鋪在一塊乾燥岩石上晾曬。打算明天再把它進行細致的拆分。
做完這一切,腹中傳來的饑餓感才後知後覺地提醒他,已經到了下午時分。
忙碌了一上午,他決定用今天最新鮮的收獲,為自己做一頓豐盛的午餐,以犒勞自己的辛勤。
也為下午即將開始的任務,尋找永久庇護所的搭建地址,積蓄足夠的熱量。
他走到那小小的臨時庇護所旁,熟練地用鎂棒和獵刀背,引燃了一小撮樺樹皮和寬葉香蒲穗。
很快一簇明亮溫暖的篝火便在石灶裡跳動起來。
————
(今日萬字達成,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