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府,密藏閣前。
這裡是整個宗人府最深處,也是當年霍芷蘭主管時親自設立的封存之所。
千餘卷密卷中,隻有極少部分設有“生封死啟”的禁令,一旦設立,唯有宗正令在世之時可開封查驗。
霍思言立在沉重銅門前,手中拿著那張由府庫守史繪製的密藏圖,目光冷靜。
宗正令,名寇青,原是先帝親任,如今雖退居深巷,依舊對密藏閣保有最高權限。
她不能擅闖,必須先尋此人。
巷南三十五裡,香墨書院旁的幽竹齋。
謝知安騎馬送她至門前,望著那滿院青竹,低聲道:“他如今閉門多年,不願見客,你真要闖?”
霍思言回頭一笑:“我要的不是他願不願見,而是他願不願管。”
她快步入院,門未關,卻有白鶴繞飛門柱,似在窺人。
門欄後處,一位老仆麵色和藹,正微笑地看著霍思言。
“您好,我要見寇青。”
霍思言語氣強硬,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意味。
院中老仆神色未變,隻是攔住霍思言。
“這位小姐請回吧,今日寇大人不見客。”
“此話甚早,你不妨看看這是什麼?”
霍思言從袖中抽出一物,一枚舊日宗人府銅令,正是當年霍芷蘭所佩。
老仆定睛一看,瞬間神情頓變。
“這銅令……小姐請稍等。”
老仆匆匆入內通報。
片刻後,院後偏廳傳來一聲蒼老而不失威嚴的喚聲:“進來。”
霍思言整衣踏入,隻見廳中茶香嫋嫋,一名老者斜倚在藤椅上,須眉皆白,卻精神矍鑠。
正是寇青。
他未起身,隻抬眸望她。
“你是霍芷蘭之女?”
霍思言低頭行禮:“正是,我來求一事……開啟密藏閣,查我母親封卷。”
寇青望她半晌,冷笑一聲:“你以為那是尋常封卷?你母親死前三日才設封,且明言死後十年不得啟。”
霍思言擰眉:“她為何如此?”
寇青答得冷淡:“因為她知道她死之後,仍會被人盯。”
“她在那卷中放的不隻是案子,還有人名、動向、籌謀,太過提前,怕是會卷毀人亡。”
霍思言低聲道:“可如今已七年,三年之限,是否可寬?”
寇青將手中茶盞放下,緩緩起身,走向角落,取出一冊薄匣。
那是宗人府現存最老舊的封卷簿,其上封印清晰記載:芷蘭封卷,限啟年,十年後。
“你母親不怕死,她是怕你死。”
“她替你賭了一局,賭你能活到今日,你若提前開啟此卷,便等於告訴所有人,你已經找到了她的遺留線索。”
霍思言靜靜地看著那匣,緩緩問:“若我堅持要啟?”
寇青沉聲道:“除非有三人聯名認定當朝不穩,需開卷查明,否則不予以準。”
“你能請來幾人?”
霍思言眼神未動,隻答一句:“第一個,我已請來。”
同一時刻,宗人府外,一封緊急書函自樞台而出,直送往兵部與刑部,署名——謝知安。
宗人府議事廳,燭光輕晃,牆上的玉簡上記錄著當代密封案卷啟封條件。
寇青垂手立於卷櫃前,似在等著霍思言給出第二個名字。
霍思言卻未立刻開口,而是從袖中取出另一份折子。
“這是刑部右丞的手令。”
“他曾與家母共查舊案,近年亦參與邊防軍調審,其人不入黨派,聲譽清廉,他願作第二人聯署。”
寇青接過細看,麵色終於有了一絲動容。
“你已提前部署。”
霍思言低聲道:“若我不先走一步,就走不到今天。”
寇青冷冷道:“最後一個呢?”
霍思言這次沒開口,而是抬頭看著門口。
門扉悄然推開。
沈芝身著便衣,踏入廳中。
“宗人府禦史沈芝,願作第三人聯署。”
寇青一愣,眯眼望她:“你……為何願意冒這險?”
沈芝行禮,語氣淡然:“因為我亦有親人死於七年前兵部調令之亂,若此卷真能還原真相,我有理由,也有資格。”
寇青望著這兩位年輕女子,一文一武,一靜一決。
他沉默許久,終於頷首:“好,既有三人聯署,封卷可啟。”
午夜時分,宗人府密藏閣開啟。
銅門轟然而動,火把照進千年塵灰。
封印於鐵匣深處的霍芷蘭卷宗被小心翼翼地取出,其上仍覆著她生前親手寫下的印封:“啟此卷者,慎言慎行。”
霍思言深吸一口氣,親手破封。
匣中之物,並非一卷,而是三封書信,兩份名冊,一張錦繡刺圖,還有一頁極薄金紙。
那金紙之上,勾勒的正是當年楚南軍全境駐防兵力分布圖。
霍思言瞳孔驟縮。
謝知安立在她身側,眼神也變了。
“你母親……早就在畫這張圖?她是想……還原當年調兵原貌?”
霍思言目光凝重:“她不隻是要查兵力,她要指明,到底是誰,在調動中做了手腳。”
三封信中,分彆寫給三人。
一是宗正令寇青,托他守住密藏。
一是謝氏家主,囑他護衛謝知安前程。
第三封……落款“給思言”。
霍思言手抖著拆開那封信,字跡娟秀清冷,仍帶著墨香。
“思言見信時,為娘應已不在,你若能看到此信,說明你已活到這一天。”
“母親不求你替我報仇,也不求你背負。”
“隻求你看清這世間善惡真假,替自己選一條路。”
“若你願走入朝堂,請記住,你要靠你自己,不靠霍家,不靠誰的羽翼。”
“若你不願,那便離開這濁水,去做你想做的人。”
“你永遠是自由的。”
霍思言握緊信紙,眼眶卻未濕。
謝知安站在她身後,輕聲道:“母親是給你留路,也是留心。”
沈芝看著她:“那你選哪一條?”
霍思言緩緩抬起頭,望向密藏閣外,夜色沉沉,星子微光如塵。
她聲音平靜,拭去淚痕,笑容中帶著一分冷意。
“普天之下,沒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喜樂。”
“可如今天下塵蒙,爾等無法坐以待斃。”
“我母親教我辨彆善惡,那我就先清除這份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