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靈府地處碧空浮陸南部,因方圓百裡的山峰皆是筆直如柱而得名,如今正是張簡的洞府所在。
此時日已偏西,一道遁光由遠及近,落至中心峰頂,現出一位身著金線玄袍的道人。
其人看去二十歲上下,麵容英挺,身量頎長,以玉簪束發,簪尾還綴著一枚細小火紅葫蘆,正是自還真殿歸來的張簡。
他落地之後,緩步輕移,接著出現在了一處靜室裡。
這靜室三丈方圓,陳設極簡,隻在頂上石壁嵌著兩顆綻放豪光的碩大明珠,除此之外,便隻有一張離地三尺的懸空蒲團。
張簡盤坐其上,先是隨手啟了禁製,而後靜心半響,才將那隻錦繡法囊拿出。
神念一動,其內物件儘皆飛出,懸於半空,卻是一枚載事玉簡,一枚傳訊玉佩。
張簡將那枚載事玉簡拿在手裡,將神念緩緩沉入其中。
不多時,他若有所思道:“第一件事情竟是這般?”
玉簡之上的消息並不複雜,大意如此:
上極宗位於西海萬木島的道脈“流雲觀”,無意中得到了一枚符詔,憑此符詔可以進入西華真君開辟的“度靈龍門洞天”。
這位真君擅養萬靈,畢生精力乃是想要創造一種“化龍之法”。
照此方法,不拘靈禽走獸,亦或是魚蝦蟲蛇,均可培養成真龍。
隻不過其人早已身隕,化龍之法是否成功至今不得而知。
但一座洞天的價值無需多言,流雲觀自是想將其掌握在手裡。
然而流雲觀並不知曉,原來這符詔共有四枚,其餘三枚早早便被西海之中的其他勢力得到了。
其等發覺流雲觀得了符詔,既想將這最後一枚符詔拿到手,以便完全執掌洞天,又忌憚流雲觀背後的上極宗。
是以,經過一番商議妥協,最終諸方約定,以鬥法來決定四枚符詔的歸屬。
張簡要做的第一件差事,便是前往流雲觀,助其贏下鬥法,將其餘符詔儘皆拿到。
而那傳訊玉佩便是用以聯絡流雲觀觀主——柳疏桐。
所謂道脈,乃是上極宗分支。
上極宗弟子凡是修煉至還丹境界,隻需奉上極宗為上宗,再定期繳些供奉,接受考評,便可於外界自開一脈,傳功授法。
紫霄天廣闊無邊,長生之道又是艱難無比,是以尋一處地方,開枝散葉,不失為一件美事。
因此上極宗之內道脈數量著實不少,或大或小,或近或遠,至今仍有百脈。
但若是遭遇困境,上極宗並不會平白無故地援助其等,須得公平交易。
此次流雲觀之事,玉簡上亦有說明,贏得鬥法之後,這洞天所屬便是流雲觀與上極宗各掌一半。
“洞天之歸屬,的確值得宗內插上一手。不過此次鬥法究竟是何規矩,玉簡上卻是不曾說明,看來我得儘早出發,去流雲觀裡了解清楚。”
鬥法之事,千奇百怪。
有生死之鬥、法力較量、神通比鬥、丹器符陣等等……
事關道子之位,張簡絕不可大意行事,須得穩中求勝。
思及此處,張簡將載事玉簡及傳訊玉佩收起,而後伸手一展,掌心顯出一枚滴溜溜旋轉的方形玉符。
不一會兒,玉符靜止不動,原是巴掌大小,一麵粗糙模糊,隱約有字顯露,若以神念讀取,則可知其意——“太一截玄闡法神符”。
另一麵光滑瑩潤,則有三個簡易圖案顯化,乃是葫蘆,竹筏,鐵圈。
此枚神符乃是張簡穿越後莫名得來,旁人無法得見。
初時,張簡不解其用,直到修為漸長,才知此物妙用無窮,絕非一般法寶可比。
此世器物,繁雜多樣,總體是按禁製多寡來劃分類彆。
但各家大勢力皆有自家獨門的煉器手法,若是不通禁製,便是拿了彆人的法寶也是難以使用。
上極宗乃是修“一元太始寶禁”。
按此禁威能來論,法器者,隻有微末的靈性,至少擁有一道禁製,最多有一百零八道禁製,威能至多可比煉罡修士。
靈器者,已有上佳靈性,至少擁有三百二十四道禁製,最多有九百七十二道禁製,威能至多可比破障修士。
此二者之上,便是法寶。
凡是法寶,必定誕生真靈,可幻化成人,謂之真形法寶。
真形法寶至少有兩千九百一十六道禁製,威能可比元神真人。
若是其能夠度過三劫,更可成為純陽法寶,堪比純陽真君;再行修煉,甚至有機會成為合道之寶,威能堪比道君!
通常而言,修士未成元神便難以徹底煉化法寶,更不能發揮法寶的全部效用。
但這枚太一截玄闡法神符,第一個效用便是鎮壓真靈,煉化禁製!
無論何種禁製,經神符煉化之後,便能使法寶認張簡為主,為其所用,端的是神妙非凡!
其上顯露的葫蘆,竹筏,鐵圈正是已經徹底煉化成功的法寶。
其中鐵圈乃是張簡成真傳弟子之時,飛流元容道君賜予的“十方伏法圈”。
而那竹筏和葫蘆,一曰七彩玉龍筏,一曰赤陽金烏葫蘆,皆是張簡機緣巧合之下得來,此時不必贅述。
當然,這煉化法寶之能亦有限製,而今隻能徹底煉化真形法寶,再往上去,卻是難以成功。
不過相比於煉化法寶之能,神符的第二個效用則更是驚世駭俗。
張簡將其稱之為——辨識諸物,通曉諸法。
無論何種事物,上至神通道法之障礙,下至周遭言語之應答,神符都能給出正確的應對之策。
正如方才在穹隆碧海洞天之時,神符便出言提醒張簡,宛如未卜先知。
但這“辨識諸物,通曉諸法”的神奇效用並不受張簡控製,似乎隻看神符自身的意願。
張簡曾與其交流過此事,試圖掌控此效用,神符卻說:“當知得知,不知為妙。”
自此,張簡便不再拘泥,而是放任神符自行其法。
不過道子之位非同小可,總得問上一問。
“神符兄,今日多謝你出言提醒,在下感激不儘。”
張簡輕聲開口,不多時神符之中便傳出一個空靈悠遠的聲音——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分內之事罷了。”
張簡又道:“我欲成道子候選,須完成三件差事,神符兄可有話要交代?”
神符輕輕一震,傳出聲音:
“心生不定實有理,神發自在向道間。扶搖萬裡上青天,打破重劫可成仙。”
話音才落,不待張簡反應,立即遁去無蹤。
張簡知曉,神符已回到他的腦海裡去了。
他與神符的關係,並非簡單的法寶與主人,更像是同盟。
二者互利共生,缺一不可。
神符方才之言,正是告訴他,應對此次道子之事,他當持定本心,向道而行,遇劫破劫,有難除難!
有此回答,已然足夠。
張簡立時明悟,靜心盤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