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彆跑! > 第089章 直趨應天:眾臣的冷眼

第089章 直趨應天:眾臣的冷眼(1 / 1)

推荐阅读:

應天城頭,洪武十三年中秋的風卻吹不散城牆上、街巷裡黑壓壓人群心頭的寒冰。

那懸於九天之上的巨幅天幕,正流淌著未來的血色。

畫麵裡,殘破的“盛”字帥旗在泥濘中半卷。

河水湍急,正是淮水!無數身著簡陋皮甲或棉甲、頭戴紅纓笠盔的燕軍士卒,正嘶吼著從上遊乘著密密麻麻的漁船、舢板,甚至抱著門板圓木,舍生忘死地強渡!

箭矢如飛蝗般從對岸的明軍陣地射來,不斷有人中箭落水,染紅一片濁浪,但後續者依舊踩著同袍的屍身和血水,瘋狂湧向對岸。

一個魁梧的身影躍上南岸濕滑的灘塗,手中長刀潑風般砍翻兩個迎上來的明軍哨兵,濺開的血珠在陽光映照下紅得刺眼——正是大將朱能!

他身後,丘福也帶著另一彪悍卒成功登陸。

登陸點遠離盛庸主力布防的正麵,燕軍如同兩把淬毒的尖刀,狠狠捅進了南岸明軍防線的腰眼!

“五月初九……上遊渡河……朱能、丘福……”

兵部尚書看著天幕上浮現的血色大字,聲音乾澀地念出,每一個字都像砸在周圍官員的心坎上。

他下意識地瞥了一眼禦座方向,龍椅上的朱元璋如同一尊鐵鑄的雕像,隻有那雙深陷的眼窩裡,寒光如刀鋒般掃過殿中每一個噤若寒蟬的大臣。

天幕畫麵再轉:

盱眙城頭,燕字大旗粗暴地取代了明軍的日月旗。

緊接著,影像飛速南掠——揚州西北五十裡的天長鎮已插上燕軍旗幟,時間定格於五月十一至十七日。

最後,畫麵定格在揚州城。城樓守軍寥寥,城門洞開。

一個身著青色七品文官鷺鷥補服、發髻散亂的中年官員,隻穿著貼身小衣,狼狽不堪地被幾個衙役模樣的漢子五花大綁,從一處冒著熱氣的澡房裡拖拽出來,嘴裡塞著布團,隻能發出嗚嗚的絕望聲響。

一行大字帶著冰冷的嘲諷浮現:“五月十八,揚州不戰而降。監察禦史王彬,縛於沐浴之時。”

奉天殿外一角,平安死死盯著天幕上那個在靈璧之戰中,身陷重圍、甲胄染血,最終被幾個燕軍悍卒死死按倒在地的自己——那個未來的俘虜影像。

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拳頭緊握,指節因過度用力而發白。

“恥辱!奇恥大辱!” 平安的聲音如同受傷的野獸在低吼,脖頸上青筋暴起,“俺平安……俺平安本該學那西楚霸王,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自刎烏江!豈能……豈能如此窩囊地被俘?!”

他猛地抬頭望天,眼神裡是不甘的狂怒,“為何?!為何俺當時不拚死一戰?!”

一隻同樣粗糙有力的大手按在了他緊繃如鐵的肩膊上。好友花景,不知何時已站在他身旁。

花景的目光掃過天幕上揚州投降的畫麵,又落回平安那痛苦扭曲的臉上,聲音低沉而緩慢,仿佛在剖析一具無形的枷鎖:

“平保兒,怨不得你。換誰,被上麵那位建文皇帝,當成拉磨的驢、擋刀的盾,沒日沒夜地驅趕著東擋西殺,剛在德州喘口氣,又被一道金牌催去小河,小河的血沒流乾,靈璧的死地又在眼前……是人,心都得涼透了!再滾燙的忠心,也經不住這麼往冰窟窿裡一遍遍地砸!”

花景的話,像一把生鏽的鈍刀子,緩慢而沉重地割開了平安心頭那層被狂怒和羞恥蒙蔽的硬痂。

平安臉上激烈的憤怒漸漸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疲憊和茫然。

是啊,靈璧之前那幾個月,天幕雖未細說,但盛庸、何福、自己……他們這些將領,就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在山東、河北、淮北的戰場上瘋狂旋轉,沒有片刻停歇。

建文皇帝和他的“智囊”們,似乎隻把他們當成了消耗朱棣力量的棋子。

看著平安眼中翻湧的痛苦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釋然,花景拍了拍他結實的後背,語氣帶上了一點篤定:

“把心放回肚子裡吧。這是老朱家叔侄倆搶龍椅,你平安,不過是個奉命打仗的將軍,儘了本分,流了血汗。”

“燕王贏了天下,要殺要剮的,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那些攛掇建文削藩、斷了人家活路的讀書人!至於你這種忠心耿耿、能打能殺的猛將……”

花景頓了頓,嘴角扯出一個洞悉世情的、略帶諷刺的弧度:

“他朱棣敢動你一根汗毛?除非他老朱家日後不想消停了!他就不怕自己蹬腿閉眼之後,他兒子們爭那把椅子的時候,底下的將軍們也有樣學樣?忠臣猛將都沒個好下場,誰還替他朱家賣死命?”

如同一道刺破陰霾的光,花景這番赤裸裸卻又無比通透的剖析,讓平安臉上的陰雲終於裂開了一道縫隙。

那緊繃如岩石般的嘴角,極其艱難地向上扯動了一下,一個混合著苦澀、無奈和一絲隱秘輕鬆的笑容,慢慢爬上了他的臉龐。

他長長地、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憋悶許久的濁氣,抬頭望向天幕上那支正勢不可擋撲向應天的燕軍洪流,眼神複雜難明,最終卻低低地、帶著點狠勁兒地哼笑出聲:

“嘿…嘿嘿……說得對!有其父必有其子!老朱家的種兒,都他娘的是狠角色!”

他撞了下花景的肩膀,眼中竟閃爍起一種近乎看熱鬨的奇異光芒,“老子倒真想看看,這‘熱鬨’後麵還能唱出什麼大戲!隻盼著這該死的天幕,靖難完了也彆收攤!”

花景咧開嘴,無聲地笑了,露出兩排被劣質煙草熏得微黃的牙齒。那笑容裡,有著同樣的混不吝和對未來“熱鬨”的期待。

天幕的光芒冷冷地灑在奉天殿前寬闊的廣場上,也映照著下方一張張慘白失色的官員麵孔。

揚州陷落,王彬被縛……天幕上這最新的“戰報”,在應天的朝堂上激起的漣漪卻遠不如最初那般洶湧。

恐慌如同瘟疫,但此刻,這瘟疫似乎找到了它最明確的目標——那三個被反複提及、如同詛咒般的名字。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 一個戶部郎中低聲念叨著,眉頭緊鎖,眼神裡充滿了困惑和一種事不關己的疏離感,“這……這都是些什麼人?從未聽聞朝中有此等重臣啊!”

他身邊的同僚同樣一臉茫然:“是啊,齊泰?這個名字聽……是聞所未聞!天幕所指,莫非是十年後得勢之人?”

恐懼並未消失,而是像水流一樣,朝著這幾個“未來”的名字瘋狂彙聚。

無數道目光在殿前掃視、探尋,帶著難以掩飾的驚懼和審視,試圖從同僚中找出哪怕一絲與這三個名字相關的蛛絲馬跡,最終卻徒勞無功。

大家麵麵相覷,確認彼此都非此三人,心中的石頭才稍稍落下一點。

“監察禦史王彬……” 又有官員低聲議論,隨即帶著明顯的僥幸擺擺手,“這名字太普通了!或許是同名同姓,或許是未來才入仕的。眼下要緊的,是那三位‘禍首’!”

旁邊立刻有人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語氣急促,像是在說服自己:“正是!正是!天幕所示,乃數十年後事!彼時風雲變幻,我等如今恪儘職守,忠於陛下,忠於朝廷,隻要不沾那三個名字的邊,想來……想來應是無礙的!”

在這種詭異的氛圍下,一種扭曲的“輕鬆”感彌漫開來。天塌下來,總有個子更高的頂著!

這未來的滔天血海,似乎隻與那三個尚未顯山露水、甚至不知此刻在何方的“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有關。

至於那個倒黴的未來揚州禦史王彬?名字太普通了,誰知道是哪個犄角旮旯的倒黴蛋?沒人關心。百官們的心思,都集中在那三個仿佛被天幕打上“禍國殃民”烙印的名字上,暗自慶幸自己此刻與之毫無瓜葛。

天幕上,“直趨應天”四個巨大的血字如同燒紅的烙鐵,灼痛了每個人的眼睛。

這四個字代表的,是燕王朱棣那無可阻擋的兵鋒,正踏著建文朝臣的鮮血和尊嚴,一步步碾向這座帝國的中樞!

在這四個字帶來的巨大壓迫感下,百官們隻盼著那三個“未來奸佞”能牢牢吸引住未來的燕王以及現在的洪武皇帝的怒火。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