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彆跑! > 第134章 一征漠北:分裂的韃靼

第134章 一征漠北:分裂的韃靼(1 / 1)

推荐阅读:

廣袤而蒼涼的蒙古高原。黃沙漫卷,朔風怒號,取代了江南的溫婉水鄉。

那熟悉的、帶著幾分演義腔調的旁白音,如同說書人拍響驚堂木,陡然響起:

“話說自洪武末年至永樂初年,那曾經橫掃寰宇的蒙古帝國餘暉散儘,分裂割據!”天幕上浮現出顏色各異的區域輿圖:

赤紅如血區域標注:“韃靼部”(自稱蒙古本部,元廷餘脈)。

深藍區域標注:“瓦剌部”(衛拉特聯盟,日益強盛)。

旁白音陡然拔高,帶著驚悚:“建文四年,漠北驚變!韃靼可汗,黃金家族後裔坤帖木兒,竟於內亂之中,血濺王庭!凶手何人?乃非元室血胤的權臣——鬼力赤!”

畫麵閃過刀光劍影,王座傾覆,一個麵容陰鷙、身著異族華服的男子(鬼力赤)踏著血泊登上汗位。“此獠篡位,去大元國號,自立為韃靼可汗!黃金家族之正統,幾近斷絕!”

畫麵一轉,風雲再起:“然天道好還!篡位者豈能久乎?永樂四年,韃靼知院(宰相)阿魯台,深恨鬼力赤悖逆,更覬覦權柄,遂起兵發難!一場火並,鬼力赤授首!阿魯台為收攏人心,尋得流落西域的元裔——本雅失裡(阿裡不哥後裔),擁立其為新汗!”

畫麵中,阿魯台將象征汗位的金冠戴在一個年輕、眼神卻有些飄忽的男子(本雅失裡)頭上,兩人貌合神離。

“黃金家族旗幟雖複立,然汗權旁落,阿魯台手握實權,韃靼內裡,早已暗流洶湧!”

天幕畫麵切換至莊嚴肅穆的永樂朝奉天殿。龍椅上的朱棣,正親自接見風塵仆仆的使臣。

旁白音轉為冷峻:“永樂皇帝登基,欲以懷柔羈縻漠北。遣使攜綢緞布帛、糧米錢幣、精鐵器物無數,厚賜韃靼、瓦剌兩部首領!封官授爵,極儘恩榮。瓦剌順寧王馬哈木、韃靼可汗本雅失裡、太師阿魯台,皆受冊封,一時相安。”

然而,畫麵陡然變得陰鬱血腥!“奈何!本雅失裡狼子野心,妄念複辟大元!視大明懷柔為示弱,屢屢縱兵南下,劫掠邊塞,屠戮邊民!邊關烽燧,狼煙再起!”畫麵閃過燃燒的村莊,倒斃的百姓,獰笑的韃靼騎兵。

旁白帶著憤怒的鏗鏘:“永樂七年五月,韃靼鐵蹄再犯!永樂皇帝震怒!然猶存一線和平之念,複遣給事中郭驥率使團北上,欲作最後招撫,陳說利害,盼其懸崖勒馬!”

鏡頭猛地推近韃靼王帳!本雅失裡高踞主位,聽著郭驥的慷慨陳詞,臉上卻露出殘忍的獰笑!他猛地揮手!刀光一閃!郭驥人頭落地!熱血噴濺在象征和平的國書與禮物之上!

旁白怒斥:“豈料本雅失裡喪心病狂!竟悍然斬殺大明天使郭驥!踐踏邦交,自絕於天朝!此仇不報,大明國威何存?!”

緊接著,畫麵切換至漠北荒原!狂風卷起黃沙。大明淇國公丘福,這位靖難老將,正率領著精銳騎兵深入追擊“潰逃”的韃靼軍。

丘福須發賁張,豪氣乾雲:“兒郎們!隨老夫擒殺此獠!”

然而,旁白音帶著沉痛的警示:“丘福輕敵冒進,不察敵情!殊不知此乃阿魯台與本雅失裡精心設下之誘敵深入毒計!”

刹那間,號角嗚咽,伏兵四起!四麵八方湧出無數韃靼騎兵,如同赤色的狂潮,瞬間將丘福所部淹沒!

畫麵在丘福驚怒交加、浴血奮戰直至力竭倒下的悲壯身影中定格!“一軍儘歿,丘福殉國!漠北為之震動!”

旁白最後點出關鍵:“聽聞永樂親征,本雅失裡驚懼,欲裹挾部眾西遁避禍。然權臣阿魯台野心勃勃,意在東方,豈肯放棄根基?二人嫌隙驟生,公開爭執,韃靼內部,分裂之勢已成!”

天幕的光芒映照著洪武十三年奉天殿內外一張張或凝重、或恍然、或激憤的麵孔。

短暫的死寂後,殿內勳貴堆裡猛地爆發出壓抑的議論!

“哈哈!好!分裂了!”宋國公馮勝猛地一拍大腿,花白的胡子激動地抖動著,眼中精光四射,仿佛看到了當年,“天助大明!此情此景,何其眼熟!諸位可還記得,當年徐大將軍(徐達)、常將軍(常遇春)北伐大都之時?!”

他這一嗓子,瞬間點醒了所有人!

“對對對!”長興侯耿炳文接口道,帶著追憶往昔的豪情,“那會兒元順帝還在大都呢,可他手底下那些個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這些個軍閥,哪個是省油的燈?互相攻伐,搶地盤搶得頭破血流!結果如何?咱們大軍一到,嘿!發現他們自個兒都殺紅眼了!咱們簡直是去‘接收’的!”

“正是此理!”魏國公徐達沉穩的聲音響起,帶著曆經滄桑的洞見,“草原之族,合則力強,分則力弱。今韃靼汗(本雅失裡)與權相(阿魯台)離心離德,各懷鬼胎,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猶如當年大都城下,元廷自毀長城!永樂皇帝若此時興兵,正當其時!當效仿太祖舊事,趁其內亂,犁庭掃穴!”

武將們群情激昂,仿佛已經看到勝利的曙光。連一些原本對大規模用兵持謹慎態度的文臣,此刻看著天幕上郭驥被殺、丘福殉國的慘烈畫麵,再聽著勳貴們對蒙古分裂的分析,也不得不陷入了沉默。

一個翰林學士低聲對同僚歎道:“懷柔之策用儘,使節慘遭屠戮,大將折戟沉沙……這……這已是騎虎難下!若再退縮忍讓,豈非重蹈北宋覆轍?澶淵之盟後,歲幣買來百年屈膝!此仗……看來是真不得不打了!”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卻也帶著一絲認同。

然而,最初的興奮過後,老成持重的馮勝眉頭卻再次鎖緊。他撚著胡須,望向天幕上那支即將由永樂皇帝朱棣親率、旌旗招展、規模空前的北伐大軍,憂色爬上眉梢。

“趁其內亂而擊之,此乃上策,毋庸置疑。”馮勝的聲音低沉下來,帶著老帥的深謀遠慮,“然……天子親征,實乃雙刃之劍!”

他環視周圍同僚,剖析道:“陛下萬金之軀,親臨戰陣。三軍將士,首要之責非破敵殺賊,而是護得聖駕周全!行軍布陣,難免束手束腳。戰機瞬息萬變,或需冒險突進,或需迂回側擊,然顧忌聖駕安危,主帥豈敢行險?此其一。其二,大軍在外,糧秣轉運、後方調度,皆需中樞坐鎮。天子遠離京師,一旦有變,鞭長莫及啊!”

馮勝的擔憂,道出了許多老將的心聲。打仗,最怕的就是頭上頂著個不能磕碰的“琉璃盞”。

他下意識地抬起頭,目光穿過殿門,落在殿外廣場上那個依舊挺立、卻難掩一絲落寞的身影——永昌侯藍玉身上。看著藍玉那桀驁不馴的側臉,再想想天幕揭示的未來,馮勝心中猛地一痛,一股巨大的悲涼和諷刺湧上喉頭。

他收回目光,對著身邊同樣沉默的徐達、李文忠等人,發出一聲苦澀到極點的長歎,聲音低得隻有近前幾人能聽清:

“唉……可歎!可歎啊!永樂朝中,非是天子好戰,定要親冒矢石……”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殿內殿外那些年輕、或因天幕未來而噤若寒蟬的將領們,最終落回藍玉的方向,充滿了無儘的惋惜與自嘲:

“實乃……無將可用矣!”

“藍玉……傅友德……王弼……還有我們這些老骨頭……”他聲音微顫,“能獨當一麵、統帥大軍遠征漠北者,安在哉?這不都是……這不都是……”後麵的話,馮勝沒有說出口,隻是那滿是皺紋的臉上,寫滿了“鳥儘弓藏,兔死狗烹”的蒼涼與控訴。

他重重地、又無可奈何地歎息一聲,仿佛用儘了全身力氣:

“老朱家……這是自己搬起石頭,砸斷了自己的擎天臂膀啊!到頭來,隻能逼得自家皇帝,拖著那把老骨頭,親自去漠北拚命!何其……可悲!可歎!”

這歎息,如同一塊巨石,沉沉地壓在了洪武君臣的心頭,讓方才因韃靼內亂而生出的些許振奮,瞬間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