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彆跑! > 第135章 一征漠北:斡難河之戰

第135章 一征漠北:斡難河之戰(1 / 1)

推荐阅读:

天幕中的旁白音帶著金戈鐵馬的肅殺:“永樂八年五月初一,帝親率大軍抵臚朐河(今克魯倫河)。韃靼可汗本雅失裡聞風喪膽,率主力倉惶西遁!太師阿魯台則引部眾東竄,遠避明軍鋒芒,意欲分兵求生!”

畫麵隨著旁白急速變化,浮現出一幅動態的北疆輿圖。

代表明軍的赤色箭頭如怒龍般盤踞臚朐河畔,旋即,代表韃靼的兩支藍色箭頭猛地分裂,一支向西急掠,一支向東隱沒。

赤色龍旗在輿圖上略作停頓,隨即,一道最粗壯、最鋒銳的赤色箭頭,如同離弦之箭,毫不猶豫地撕裂輿圖,向西!向著本雅失裡遁逃的方向,狂飆突進!

旁白鏗鏘:“帝洞察賊酋分兵之謀,決意擒賊擒王!親率精銳,強渡臚朐河,晝夜兼程,直撲本雅失裡!”

時間仿佛被天幕之手死死摁在了永樂八年五月十三日的斡難河南岸!洪武十三年的觀者們,呼吸都為之停滯。

渾濁的斡難河水在低吼奔流,卷起淺黃的泡沫,衝刷著遍布鵝卵石的河灘。

廣袤的草場本該是牛羊的天堂,此刻卻化為修羅屠場!風,不再是草原慣有的和煦,而是裹挾著沙礫與血腥,發出淒厲的嗚咽。視線所及,一片蒼黃與混亂交織。

倉促集結的韃靼騎兵,如同被逼入絕境的狼群。

他們身上厚重的皮袍在狂風中鼓蕩,臉上塗抹著抵禦風沙和恐懼的油脂,反射著慘淡的天光。

彎刀出鞘,雪亮的刃口帶著草原的野蠻氣息,雜亂無章的呼喝聲在風中破碎,試圖凝聚起抵抗的勇氣。

然而,他們陣型鬆散,馬匹驚惶,眼神中更多的是對即將降臨的毀滅的恐懼。這是一群被獵鷹逼至懸崖邊的獵物!

“轟隆隆——!”

大地在震顫!沉悶的、如同滾雷逼近的蹄聲,壓過了風聲、水聲、韃靼人的嘶喊!地平線上,一道黑色的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洶湧而來!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浪潮的核心,是一麵獵獵狂舞的猩紅大纛!巨大的“朱”字如同浴血的猛獸,在煙塵中咆哮!

大纛之下,漢王朱高煦如同從地獄熔爐中衝出的魔神!他身披玄色山文重甲,甲葉在衝刺中相互撞擊,發出冰冷刺耳的“嘩啦”聲。

頭盔頂端的紅纓,被他衝鋒帶起的疾風拉成一道筆直燃燒的血線!那張酷似其父、卻更加年輕狂野的臉上,此刻因極致的亢奮與殺意而扭曲,額角青筋如同虯龍般暴凸!

他手中丈八長的馬槊,槊鋒在昏暗天光下吞吐著懾人的寒芒,槊杆被他死死夾在腋下,直指前方那一片混亂的黃色人潮!

“三千營!”朱高煦的咆哮撕裂了空氣,聲音因極速和亢奮而嘶啞變形,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毀滅一切的意誌,“隨我——破陣!碾碎他們!”

“殺——!!!”

回應他的是身後三千鐵騎排山倒海、震耳欲聾的怒吼!這怒吼彙聚成一股實質般的聲浪,瞬間衝垮了韃靼人本就脆弱的士氣!

三千營!這支由靖難百戰老兵和歸附蒙元精騎組成的帝國最鋒銳的矛尖,在此刻徹底展現了它的恐怖!

他們沉默著,除了那聲整齊的“殺”字,再無多餘呐喊。人與馬仿佛融為一體,動作精準劃一,將速度在短短幾個呼吸間提升到了極限!

沉重的戰馬噴吐著灼熱的白氣,碗口大的鐵蹄狂暴地踐踏著鬆軟的草皮和裸露的砂石,每一次落下都濺起混合著草屑和濕泥的汙濁浪花!

無數鐵蹄彙成的聲浪,如同連綿不絕的悶雷,敲打在每一個韃靼騎兵的心口,讓他們胯下的戰馬驚恐地嘶鳴、後退!

鏡頭疾速切換,以雷霆之勢展現那石破天驚的撞擊瞬間:

1特寫(慢鏡):

一匹衝鋒在前的黑色戰馬,碗口大的、包裹著精鐵蹄鐵的前蹄高高揚起,帶著千鈞之力,狠狠踏下!

下方,是一個因恐懼而瞳孔放大、剛剛從馬背上摔落的韃靼騎兵絕望的臉龐!

鐵蹄落下!“哢嚓!”(骨骼碎裂的悶響被風聲掩蓋,但觀者仿佛能聽見)泥漿混合著暗紅的血沫,猛地爆開!

2特寫(朱高煦視角):

槊鋒破開空氣,發出尖銳到刺耳的厲嘯!前方一個揮舞彎刀、麵目猙獰的韃靼百夫長正嘶吼著衝來。

朱高煦眼中隻有那跳動的咽喉!槊鋒毫無阻滯地穿透皮甲,貫入血肉!溫熱的、帶著腥氣的液體噴濺在他冰冷的麵甲上!他手腕一擰,一甩!那百夫長如同破麻袋般被挑飛出去,撞倒了身後兩人!

3閃回(蒙太奇):

就在朱高煦槊鋒飲血的刹那,畫麵陡然插入一個冰寒刺骨的閃回——建文元年的北平!漫天風雪!燃燒的城樓!一個纖弱卻無比堅定的身影挺立在垛口,寒風卷起她深色的棉袍,冰霜凝結在她蒼白卻堅毅的側臉和長長的睫毛上!

那是他的母親,燕王妃徐氏!正在指揮若定!這個畫麵一閃而逝,卻如同烙印,瞬間點燃了朱高煦眼中更狂暴的火焰!為母而戰!為父而戰!為大明而戰!

4全景俯瞰(高速):

巨大的黑色楔形鋒矢陣,如同天神擲下的雷霆之矛,以無可阻擋之勢,狠狠鑿進了韃靼人那如同鬆散沙堆般的軍陣中央!

接觸點瞬間爆開一團混亂的血肉之花!人仰馬翻!戰馬悲鳴!沉重的馬槊輕易洞穿皮甲,帶出大蓬大蓬的血霧!雪亮的馬刀劃出致命的弧光,斷臂殘肢伴隨著淒厲的慘嚎飛上半空!沉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著倒地的軀體,骨骼碎裂聲不絕於耳!

三千營的鐵騎在朱高煦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沒有絲毫停滯,沒有半分猶豫,以最原始、最暴力的方式,在密集的敵陣中硬生生犁開一道不斷向前延伸的、由血肉和哀嚎鋪就的死亡通道!韃靼人的抵抗如同烈日下的冰雪,迅速消融、崩潰!

鏡頭急速拉升,如同蒼鷹俯瞰整個戰場。

代表明軍的黑色鐵流,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而代表韃靼的黃色陣型,如同被投入石子的爛泥塘,先是中心被徹底洞穿、攪爛,然後恐怖的漣漪迅速向四周擴散、崩解!

士兵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戰馬拖著韁繩驚恐逃竄。一杆代表著可汗權威的、繪著猙獰狼頭的殘破大纛,在滾滾煙塵中頹然傾倒,瞬間被無數奔逃的鐵蹄淹沒!

旁白音帶著鐵血鑄就的激昂,穿透戰場的喧囂:“斡難河南岸,激戰!摧枯拉朽!本雅失裡大軍土崩瓦解!可汗肝膽俱裂,僅率七名親衛,倉惶北渡斡難河,如同喪家之犬,消失在茫茫草原深處!獵獵龍旗,傲然矗立於屍山血河之上,向漠北宣告——大明永樂之威,不容褻瀆!”

奉天殿內,死寂被朱元璋一聲炸雷般的狂笑打破!

“好!好!好個老四!好個高煦!!有種!真他娘的有種!隨咱!”老皇帝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興奮得滿麵紅光,用力拍打著禦案,震得筆架硯台叮當作響。

他指著天幕上朱棣親率精銳渡河追擊、以及朱高煦破陣的英姿,眼中爆發出毫不掩飾的激賞和自豪,仿佛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在鄱陽湖、在平江府下敢打敢拚的自己!“這才是我朱家的種!追亡逐北,斬將奪旗!痛快!痛快啊!”什麼穩重?什麼中伏?此刻統統被這酣暢淋漓的勝利拋到了九霄雲外!

殿外廣場勳貴堆裡,氣氛卻截然不同。

永昌侯藍玉抱著膀子,死死盯著天幕上那動態的行軍輿圖和最終摧枯拉朽的戰場畫麵,那張慣常驕橫的臉上,此刻充滿了凝重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歎服。

他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身旁馮勝、王弼等老兄弟耳中:“十二天……從渡河到追及主力,決戰殲敵……他朱老四,真把草原當自家後院遛馬了?”

他搖了搖頭,帶著自嘲和感慨,“老子在捕魚兒海,仗著沙暴掩護,摸到脫古思帖木兒的老窩,那是老天爺賞臉,占了八分運氣!他朱棣這次,可是硬碰硬,光天化日下追著人家可汗的屁股打,還打成了!這份行軍、這份決斷、這份狠勁……老子服!”

而殿內,站在勳貴前列的魏國公徐達,眉頭卻緊緊鎖成了一個川字。他同樣看著天幕上女婿朱棣親冒矢石、兒子朱高煦帶頭衝鋒的悍勇畫麵,臉上卻沒有半分喜色,反而布滿了深深的憂慮。

“胡鬨!”徐達忍不住低喝出聲,聲音帶著壓抑的怒氣和心疼,“以前是燕王,拚了命是應該!靖難時是生死存亡,不拚不行!可到了永樂八年,他已經是皇帝!九五之尊!萬金之軀!怎麼還敢如此行險?身先士卒,萬一……”

後麵的話他沒說出口,但誰都知道那意味著什麼——皇帝若崩於陣前,大明頃刻便是滔天巨浪!

一個念頭不受控製地鑽進徐達腦海:若吾女還在……若妙雲還在世……以她的賢德和剛強,定能勸阻朱棣這般近乎瘋狂的冒險!定不會讓他如此不愛惜己身!

可惜……天幕昭示,妙雲崩於永樂五年。這就是天命?

徐達心中湧起巨大的無力感和悲涼。跟龍椅上那位中年喪妻(馬皇後)、晚年喪子(朱標)的老夥計相比,自己徐家這點波折,似乎……也算不得什麼了。

最終,這位戎馬一生、看透世事的老帥,隻是望著天幕上那杆獵獵的龍旗,望著那在敵陣中左衝右突的女婿身影,長長地、無聲地歎了口氣,將滿腹的擔憂與無奈,化作一句隻有自己能聽見的低語:

“罷了……各人……自有各人的福禍劫數。操心無用。”他微微閉上了眼,仿佛不忍再看那驚心動魄的衝陣場麵。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