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這片充斥著算計的嗡嗡議論聲中,侍衛隊列裡,一個身影卻如礁石般沉默挺立。
平安(平保兒)!這位天幕中無數次出現的靖難之役中的南軍悍將,對周遭勳貴的聒噪充耳不聞。
他全身的肌肉都繃緊了,如同一張拉滿的硬弓,所有的精氣神都死死釘在天幕上那風沙漫卷、鐵騎如潮的漠北戰場!
他的呼吸粗重,胸膛劇烈起伏。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一種幾乎要破膛而出的、滾燙灼熱的渴望!
第一次北征!永樂八年!天幕上那雷霆萬鈞的兩場大戰,一個月打殘韃靼主力的赫赫武功!那才是軍人畢生追求的至高榮耀!那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戰場,才是他平保兒真正的歸宿!
他多麼渴望在那片黃沙之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哪怕隻是萬軍叢中一個模糊的輪廓,一次衝鋒陷陣的剪影!
他要洗刷的,不是失敗——天幕中他作為“南軍名將平安”的戰績並不難看,甚至堪稱輝煌。
他要洗刷的,是那份輝煌背後的恥辱!那是在自己國土上,同胞相殘的“功績”!是枷鎖,是烙印!每一次天幕回放靈璧之戰、小河之役,都如同鞭子抽打在他的靈魂上!
然而,留在平安腦子裡的畫麵流轉:北京城外,旌旗蔽日,朱棣金甲耀日,誓師出征的英姿令人心折;大軍開拔,漢王朱高煦意氣風發,執掌著最精銳的三千營、神機營,馬蹄踏起滾滾煙塵……然而,沒有他!從頭到尾,都沒有北平都指揮使平安的半個影子!
一絲尖銳的失望如同冰針,瞬間刺入平安滾燙的心頭。他牙關緊咬,下頜線條繃得像刀鋒。但隨即,他攥緊了腰間的佩刀刀柄,那粗糙的觸感傳遞來力量。他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湧的情緒。
“數十萬大軍……北征漠北……”他在心中默念,如同最堅定的禱告,“我平保兒,隻要還在北平都指揮使這個位置上!隻要永樂皇帝的征召令發往北疆!就一定有我的位置!一定!”
他抬起頭,目光穿過天幕上彌漫的黃沙,仿佛看到了那片屬於他的、洗刷恥辱與證明價值的終極戰場!那渴望,比風沙更烈,比刀鋒更銳!
就在平安心潮澎湃,目光灼灼地追隨著天幕上北征大軍那金戈鐵馬的雄壯場麵,恨不得以身代之、一雪前恥之際,旁邊那圈勳貴的議論聲卻如同蒼蠅般嗡嗡作響,話題早已從國家大計滑向了市井八卦的泥潭。
“哎,我說老幾位,”武定侯郭英咂摸著嘴,眼睛瞟著天幕,“瞧見沒?咱們這位漢王殿下,這次北征,怕不是又要當急先鋒、啃硬骨頭了?三千營、神機營這兩把最鋒利的刀子,可都攥在他手裡呢!”
長興侯耿炳文,這位以善守著稱的老將,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接口道:“這不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嘛!永樂皇帝身邊,除了這位親兒子,還能信得過誰?太子爺(朱高熾)得在南京坐鎮根本,長孫(朱瞻基)雖說在北京上一次在曆練過,終究是嫩秧子,擔不起前敵衝殺的重任。這衝鋒陷陣、摧城拔寨的活兒,舍漢王其誰?”
這時,一個站在勳貴圈子邊緣、身著青色禦史袍服的官員,大概是新晉不久,急於融入這個頂級權貴圈子,忍不住插話道:“下官聽聞,不是還有個新近崛起的名將張輔嗎?就是那位在安南勢如破竹,犁庭掃穴,生擒偽王,硬生生把安南打成了咱大明交趾布政司的那位!據說用兵如神,頗有韜略。陛下此次北征,怎不調他回來統兵?”
“張輔?”禮部侍郎錢大人聞言,捋了捋他那幾根稀疏的山羊胡,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種掌握核心機密的優越感。
他微微側身,刻意壓低聲音,卻又能讓周圍幾位聽得清清楚楚:“他啊?哼,一時半會兒怕是回不來!安南那地方,剛打下來沒幾年,瘴癘遍地,土人反複無常,跟茅坑裡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沒個狠角色坐鎮,彈壓不住!張輔這把快刀,就得死死釘在交趾那片爛泥塘裡!輕易動不得!”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可思議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酸意:
“不過話說回來,這張家……嘖嘖,祖墳上冒的青煙怕是有三丈高了吧?他爹張玉,不過是個前元降將,雖說跟著永樂皇帝在靖難裡拚過命,死了追封個‘榮國公’,也算皇恩浩蕩。可這張輔,就憑平定安南這一樁功勞,竟能得封‘英國公’!這爵位……嘿!”
他故意賣了個關子,環視一圈,等著彆人發問。
果然,旁邊一位新襲爵的、根基尚淺的少年侯爺好奇心被勾了起來,湊近問道:“錢大人,這‘英國公’……有何特彆之處?聽起來似乎比尋常國公更顯赫?”
禮部侍郎錢大人精神一振,腰杆都挺直了幾分,終於等到展示自己博古通今的良機!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學究姿態,準備引經據典:“咳,這‘英國公’啊,可非比尋常!追溯源流,在盛唐之時……”
“嗨!我知道!不就是徐茂公嘛!”
一個洪亮、粗獷、帶著濃濃市井氣息的大嗓門如同炸雷般響起,硬生生把錢大人醞釀好的“曆史小課堂”給截斷了!
隻見永昌侯藍玉抱著胳膊,一臉“這題太簡單”的不屑表情,大大咧咧地嚷道,聲音洪亮得半個廣場都能聽見: “不就是瓦崗寨那個牛鼻子老道徐懋功嘛!後來投了李世民,被賜了國姓,改名叫李勣!封的就是英國公!這人本事是有點,可這爵位嘛……”
藍玉故意拖長了調子,臉上露出一個混不吝的、帶著點幸災樂禍的笑容,用手比劃了個“抹脖子”的動作,“嘿!邪性得很!他孫子李敬業,就是那個在揚州扯旗造反、反對武則天當女皇帝的那個愣頭青!”
“結果咋樣?被武後一巴掌拍得稀碎!這還不算完,武後一怒之下,把他爺爺李勣的墳都給刨了!棺材板掀開,挫骨揚灰!捎帶手的,把他老李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九族之內,甭管沾親帶故還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來了個‘消消樂’!”
“嘿,那叫一個乾淨利索!你們說,這‘英國公’的名號,聽著威風,是不是有點克主克家啊?誰沾上誰晦氣!哈哈哈!”
“噗——!”
“咳咳咳!”
旁邊幾位正端著茶杯掩飾的勳貴,被藍玉這番粗俗直白、血腥味十足又無比“生動形象”的“曆史科普”驚得岔了氣,一口茶水嗆在喉嚨裡,咳得麵紅耳赤,眼淚都飆出來了,想笑又不敢大聲笑,憋得肩膀直抖。
“你……你……藍玉!粗鄙!粗鄙至極!”禮部侍郎錢大人氣得渾身發抖,一張老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山羊胡子翹得老高,手指顫巍巍地指著藍玉,嘴唇哆嗦著,半天才憋出幾個字。
他引以為傲的學識,精心準備的典故,在藍玉這番如同街頭說書人講古的“九族消消樂”麵前,被衝擊得七零八落,體無完膚!
更可怕的是,藍玉嘴裡那輕飄飄的“九族消消樂”幾個字,在洪武十三年的應天城,在奉天殿前,在剛剛經曆過“剝皮”、“誅十族”天幕洗禮的此刻,無異於一道帶著血腥味的催命符,聽得人頭皮發麻!
錢大人隻覺得一股逆血直衝腦門,眼前金星亂冒,耳朵裡嗡嗡作響。
他終於切身體會到,為什麼洪武二十六年,陛下會如此“厚愛”藍玉,非要把他剝皮實草不可!
這廝,簡直是行走的災星,渾身上下都長滿了“欠收拾”的膽子!
他羞憤交加,一口氣堵在胸口,喉頭發出“咯咯”的怪響,身體晃了兩晃,若非旁邊同僚眼疾手快扶了一把,這位飽讀詩書的禮部侍郎,怕是要成為大明開國以來第一個被勳貴“氣死”在奉天殿前的文官了!
征求一下意見:按本人目前一天十三四章的速度,寫完朱棣也就是三四天的事兒了!下一步寫什麼聽聽大家的意見:
a繼續往下寫,整個明朝的曆史都寫下來,但要加入其他幾個明朝皇帝時空,比如觀看土木之變時明宣宗時空加入、寫嘉靖大禮儀事件時明孝宗時空加入、寫明朝滅亡加入萬曆時空;
b撿重要的事件寫,隻有洪武時空的人能夠看到天幕。
c其他建議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