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彆跑! > 第160章 老朱的備用計劃

第160章 老朱的備用計劃(1 / 1)

推荐阅读:

九天巨幕,光華如瀑,將一則來自永樂十三年的冰冷詔令,狠狠砸進洪武十三年仲春的奉天殿:

“永樂十三年,四月初十。帝為固國本,特旨:設立府軍前衛指揮使司,專司護衛皇太孫朱瞻基!置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衛鎮撫二人,並經曆、千戶、百戶等軍官,計三百餘員!精選勇健忠貞之士充任,甲胄精良,拱衛森嚴!此前,永樂九年,帝已冊立皇長孫朱瞻基為皇太孫。皇太子朱高熾居東宮,皇太孫朱瞻基立儲副,父子並尊,雙星懸天,乃本朝前所未有之製!”

伴隨著這金石交鳴般的宣告,天幕畫麵定格:

一座嶄新、巍峨、戒備森嚴遠超尋常衛所的衙署拔地而起,玄黑底色的巨大匾額上,“府軍前衛”四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刺目生輝!

衙門前寬闊的校場,三百餘名精挑細選的彪悍銳士肅然列陣!他們身著特製、鮮亮如火的赤紅罩甲,腰挎寒光四射的繡春刀,頭戴飾有鮮明翎羽的鐵盔,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冰冷,周身散發著百戰淬煉出的精悍殺氣!軍陣森嚴,鴉雀無聲,唯有刀鞘與甲葉在風中發出細微而整齊的鏗鏘摩擦聲。

所有銳士的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聚焦在校場中央高台上那個身著儲君常服、身姿挺拔如青鬆的少年身上——正是皇太孫朱瞻基!他雖年少,眉宇間卻已凝著超越年齡的沉穩與威儀,坦然接受著這支虎狼之師的無聲效忠!

奉天殿內,落針可聞。

唯有幾枚被摩挲得油光水滑的洪武通寶,在朱元璋枯瘦而穩定的手指間,以一種近乎恒定的節奏,緩慢地、無聲地轉動著。銅錢邊緣與老繭摩擦,發出極其細微、卻在此刻死寂大殿中清晰可辨的“沙沙”聲。

這單調的“沙沙”聲,仿佛成了殿內唯一流淌的時間。

突然!

那持續不斷的“沙沙”聲,戛然而止!

老皇帝轉動銅錢的手指,如同被無形的寒冰凍住,驟然僵硬!幾枚銅錢被他枯瘦卻蘊含著恐怖力量的手指死死捏住,深陷於掌心紋路之中,指節因過度用力而呈現出一種森然的青白之色。

他緩緩地、極其緩慢地抬起了頭。那張飽經風霜、溝壑縱橫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隻有那雙深陷眼窩中的眸子,亮得駭人!如同兩把燒紅的烙鐵,穿透了殿內略顯昏暗的光線,死死釘在天幕上那幾個光芒萬丈的鎏金大字——“皇太孫朱瞻基”之上!

“皇……太……孫……”朱元璋的嘴唇微微翕動,聲音低沉沙啞得如同砂紙摩擦,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裡、從胸腔最深處,極其艱難地擠出來。這三個字,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極其複雜的重量,重重砸在奉天殿冰冷的金磚地上,也砸在了殿內每一個人的心頭。

禦階之下,侍立在側的太子朱標,身體幾不可察地微微一晃。他下意識地抬手,用寬大的袍袖掩住口,發出一兩聲壓抑的輕咳,蒼白的臉上迅速掠過一絲不正常的潮紅。

他的目光,帶著一種深沉的痛楚和難以言說的疲憊,同樣投向天幕,投向那象征著永樂朝未來希望的少年身影,再飛快地、充滿憂慮地瞥了一眼侍立在馬皇後身邊、正仰著小臉好奇望著天幕、渾然不知命運沉重的嫡長子朱雄英。

馬皇後敏銳地察覺到了丈夫的異樣和兒子的憂慮。她放在膝上的手,下意識地、更緊地攥住了依偎在她身側的朱雄英的小手。那隻溫暖柔軟的小手,此刻成了她心中唯一的錨點。她看向朱元璋的側臉,那緊繃的線條和眼底翻湧的寒光,讓她心頭猛地一沉。

天幕上,“皇太孫朱瞻基”幾個鎏金大字灼灼生輝,府軍前衛的虎賁陣列殺氣森然。這煌煌氣象,卻如同一把冰冷的鑰匙,驟然捅開了朱元璋心底那扇塵封著無儘血淚與遺憾的閘門!

立太孫?

彼時國本初定,太子朱標正值盛年,英姿勃發,誰能想到天命竟會如此酷烈?

待雄英夭折,巨大的空白驟然出現,再想立太孫時,環顧膝下諸孫,允炆文弱,允熥年幼,又有誰能真正承其重、安其位?

那份深埋心底的、對未來的倉促與無力,那份對天命無常的滔天恨意與刻骨遺憾,此刻被天幕上朱棣那雷厲風行、父子並尊、太孫擁兵的“雙保險”布局,如同燒紅的烙鐵,狠狠燙在了舊日的傷疤上!痛得他幾乎無法呼吸!

“好歹……”身旁,馬皇後帶著濃重鼻音、極力壓抑著哽咽的聲音輕輕響起,將朱元璋從血色的回憶中拉回。

她伸出手,蒼老的手指微微顫抖著,仿佛想觸摸天幕上朱瞻基那年輕而充滿希望的臉龐,指尖卻隻能徒勞地劃過冰冷的空氣。她的目光悠遠而哀傷,越過朱瞻基意氣風發的影像,聚焦在虛空中的某個點,那裡仿佛有一個永遠停留在八歲稚齡的、模糊的小小身影。

“老四……好歹是親手把這孩子……從北平城頭的血火裡抱出來,看著他一天天長大,扶著他跨上馬背,護著他走上這條路的……”她的聲音低下去,兩行渾濁的淚水無聲地滑過布滿皺紋的臉頰,洇濕了深色的皇後常服前襟。

“咳咳……咳咳咳……”一陣壓抑不住的、撕心裂肺的劇烈咳嗽,猛地從禦階下傳來。太子朱標以袖掩口,身體佝僂著,咳得仿佛要將心肺都嘔出來。待那令人心悸的咳聲終於暫歇,他緩緩放下袖子,袖口處赫然洇開一小片刺目的暗紅!

他抬起頭,臉色蒼白如紙,唇邊還殘留著一絲血痕,望向天幕的目光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悲涼與自嘲,嘴角扯出一個苦澀到極致的弧度,聲音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若……若雄英在……何至……何至於斯……”

這未儘之言,道儘了身為人父的錐心之痛,對命運無常的無力控訴,以及對未來那場因繼承人斷層而引爆的滔天巨變的深深絕望!

朱元璋猛地閉上了眼睛!

妻子的淚,兒子的血,如同兩把淬毒的匕首,反複剜割著他那顆早已被世事磨礪得堅如鐵石的心!一股暴戾的怒火直衝頂門,他幾乎要拍案而起,將心中那翻江倒海的痛苦與不甘怒吼出來!

但就在這情緒即將決堤的刹那,帝王的本能如同最堅硬的鎧甲,瞬間覆蓋了一切!

他霍然睜眼!眼中那洶湧的悲愴與怒火,如同被投入冰海的熔岩,在千分之一秒內凝固、冷卻,最終化為一種深不見底的、近乎冷酷的平靜!隻有那捏著銅錢的指節,因過度用力而泛出森森白骨之色,泄露了其下翻湧的驚濤駭浪。

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

他不再看馬皇後無聲的淚,不再看太子袖口的血,甚至不再看天幕上那刺眼的“皇太孫”與雄壯的府軍前衛。他的目光,如同穿越了時空的壁壘,死死釘在了未來——洪武十五年五月那個決定命運的節點!

一個龐大、精密、冷酷到極致的計劃,在他那如同超級算盤的腦海中,以光速推演成型,卻又被一道無形的、名為“帝王心術”的枷鎖,死死鎖在了心底最深處,連一絲漣漪都不曾外泄:

“洪武十五年五月……那道坎……”朱元璋在心中無聲地咆哮,與無形的命運之神對賭!“若雄英……吾之大孫兒……能跨過去!平安康泰!朕,必傾舉國之力,鑄其金身!立皇太孫,開府建牙,選天下賢師,授帝王心術!朕要親眼看著他,如何承繼朕與標兒打下的江山,如何成為……真正的日月之主!”

“若……若天不假年!雄英……福薄!天命終究難違……”想到那個最壞的結果,朱元璋的心如同被萬載玄冰凍結,一股比北地寒風更刺骨的決絕彌漫開來。

“則密詔燕王朱棣!命其……即刻卸北平防務,不得有誤!攜王妃、世子,舉家秘密遷回應天!不得驚動沿途官府!入京後,安置於東宮……毗鄰之清幽彆院!”

他的思維冰冷而高效,每一個細節都推敲到極致。“對外,隻稱其奉旨回京述職,或言馬後思子情深。朕……要將他放在眼皮子底下!親自看著他!手把手……教他如何批閱奏章,如何權衡朝局,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儲君!如何……坐穩那把注定要染血、要背負罵名、也要扛起萬鈞重擔的龍椅!”

這個計劃,這個賭上大明未來、賭上父子親情、甚至賭上他朱元璋身後名的驚天布局,如同一顆沉默的炸彈,被他深埋心底,不見天日!

他絕不會告訴馬皇後那份對雄英命運的恐懼與對朱棣的冷酷安排,那隻會徒增她的憂懼;他更不能讓此刻正承受著“喪子”之痛和自身病痛雙重折磨的太子朱標知曉,那無異於雪上加霜,甚至可能提前催垮他本就脆弱的心神;至於朝臣?他們隻需看到皇帝一如既往的冷硬與深不可測!

馬皇後擔憂地看著身邊驟然陷入死寂、氣息卻更加深沉的丈夫,她太了解他了。

這份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讓她心驚肉跳。她悄悄伸出手,想要握住朱元璋那隻緊攥銅錢、青筋暴起的手,卻在即將觸碰到的瞬間,被他身上散發出的那股隔絕一切的、冰冷的帝王氣場懾住,指尖停在了半空。

她隻能將滿腹的憂慮與詢問,化作一聲悠長的、幾乎聽不見的歎息。

太子朱標也感受到了父皇身上那股不同尋常的沉寂,那沉寂下仿佛壓抑著能摧毀一切的熔岩。

他望著父皇那如同石雕般冷硬的側臉,再看看天幕上那屬於永樂朝的、看似穩固實則暗流洶湧的“雙星懸天”之局,心中一片冰涼。未來……這煌煌大明,究竟會被引向何方?他疲憊地閉上了眼睛,袖口的血跡,殷紅刺目。

朱元璋的目光,最終緩緩移回天幕,投向那遙遠的、屬於朱棣的時空。他的眼神複雜到了極致,有洞察,有審視,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同為棋手的共鳴。心中那無聲的賭注,已然落下:

“老四,你的棋,在明處。朕的棋……在心底。這盤龍椅邊的生死局,不到最後一子落定,誰敢言……勝券在握?”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