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永樂十五年的深秋。肅殺之氣,如同北地提前而至的寒流,透過天幕冰冷的光影,絲絲縷縷地滲透進應天城溫暖的初秋午後。
畫麵並非黃沙漫卷的漠北戰場,也非金碧輝煌的朝堂爭鋒。而是一處高牆深壘、戒備森嚴之地——宗人府那扇沉重得仿佛能隔絕生死的黑漆大門。
“嘎吱——!”
令人牙酸的摩擦聲刺破寂靜。厚重的黑漆大門被兩名麵無表情、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力士緩緩推開,露出門內幽深陰冷的甬道。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
緊接著,一個身影被粗暴地“拖”了出來!
那人身著粗劣的灰白色囚服,布料肮臟破舊,沾滿不知名的汙跡。披頭散發,遮住了大半張臉,隻露出枯槁的下巴和因極度恐懼而扭曲的嘴唇。
他顯然已完全脫力,雙腿如同兩根軟綿綿的麵條,在冰冷的青石板地麵上拖行,發出“沙沙”的、令人心悸的摩擦聲。兩名錦衣衛力士如同拖拽一袋無用的垃圾,架著他毫無生氣的胳膊,動作冷酷而高效。
就在他被拖出大門門檻的瞬間,一陣蕭瑟的秋風猛地卷起地上的枯葉,也掀開了他散亂遮麵的頭發。
一張臉!
一張曾經養尊處優、此刻卻布滿驚惶絕望、如同金紙般毫無血色的臉,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朱……朱橞?!”奉天殿廣場上,不知是哪個勳貴,失聲叫出了這個名字。聲音裡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驚愕。
死寂隻維持了一瞬。
“轟——!”如同沸油潑進了冷水,整個廣場瞬間炸開了鍋!
“穀王?!是穀王朱橞?!”
“天爺!他不是……他不是靖難的功臣嗎?金川門……”
“對啊!當年開金川門迎燕王……哦不,迎永樂皇帝進城的,除了李景隆,不就還有他嗎?”
“怎麼……怎麼落到這步田地了?!廢為庶人?!禁錮?!”
勳貴堆裡,永昌侯藍玉抱著膀子,濃眉擰成了疙瘩,他眯著眼,死死盯著天幕上那個被像死狗一樣拖行的身影,仿佛要從那張扭曲的臉上找出點熟悉的痕跡。好半晌,他才猛地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隨即嘴角咧開一個毫不掩飾的譏誚弧度,聲音洪亮地嚷道:
“嗨!老子想起來了!是他!就是他!朱橞!太祖爺的十九……哦,序齒十八子!”他朝著天幕努努嘴,對著周圍一圈同樣陷入回憶的同僚道,“靖難那會兒,金川門一開,李九江(李景隆)那小子,鼻孔都快翹到天上去了,站在最前麵,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是他立的頭功!這位穀王殿下嘛……”
藍玉拖長了調子,帶著點促狹,“就縮在李九江那寬袍大袖後頭,探著個腦袋,也跟著傻樂嗬,活像撿了個大元寶!老子當時還想,這娃兒倒是個有福氣的,撿現成功勞!誰成想……”
他嗤笑一聲,搖了搖頭,“李九江把自己玩死了,這位‘有福氣’的穀王,嘿,也把自己玩廢了!真他娘的是難兄難弟!”
定遠侯王弼正捏著一塊精致的宮廷點心往嘴裡送,聞言手一抖,點心“啪嗒”掉在地上,沾滿了灰。他顧不得心疼,也湊過來,嘖嘖稱奇:“藍玉兄這麼一說,還真是!那天幕放金川門那段,光顧著看李九江那副小人得誌的嘴臉了,誰還記得他後頭還貓著這麼一位親王?這存在感……嘖嘖,低得跟地上的螞蟻似的!”
“誰說不是呢!”旁邊一位老侯爺接口,“開城門那會兒沒幾個人記得他,如今被廢了,要不是天幕點名,咱都快忘了老朱家還有這麼位爺了!這混的……真是絕了!”
眾人的議論聲中,天幕上,一行冰冷如鐵、毫無感情的大字緩緩浮現,如同最終的判決書,重重烙印在朱橞那被拖行的身影之上:
“永樂十五年,穀王朱橞,廢為庶人,禁錮新安衛。”
秋風卷過廣場,帶著深秋的寒意。勳貴們看著那行字,再看看天幕上穀王消失在高牆陰影裡的狼狽身影,一時都陷入了詭異的沉默。金川門洞開的榮光仿佛還在昨日,轉瞬便是階下囚的結局。
這巨大的反差,這被遺忘又被迫記起的“功臣”,讓這些見慣生死的悍將們,心頭也掠過一絲莫名的寒意。這洪武十三年尚是懵懂幼童的朱橞,他的未來,竟是如此一出荒誕而淒涼的折子戲?
天幕的光影流轉,聚焦於奢華卻彌漫著詭異躁動的長沙穀王府。
不再是金戈鐵馬的戰場,而是陰謀在錦幔繡帷下悄然滋生的溫床。
場景一:王府密室·讖語狂想
燭火搖曳,映照著穀王朱橞那張因酒色和野望而微微浮腫的臉。他不再是當年金川門前那個帶著幾分諶媚與投機色彩的年輕王爺,多年的優渥和永樂帝刻意的縱容,已將他養得驕狂不可一世。他醉醺醺地揮舞著一卷不知從哪個江湖術士手中得來的破舊讖書,唾沫星子噴濺在簇擁著他的幾名心腹幕僚臉上。
“看!都給本王看清楚!”朱橞的聲音因亢奮而尖利,“‘十八子,主神器’!這讖語,天意昭昭!天意昭昭啊!”他猛地將讖書拍在紫檀木案幾上,震得杯盞亂跳。
一個留著山羊胡、眼神閃爍的幕僚諂笑著湊近:“王爺睿智!此讖非王爺莫屬!想那永樂陛下,序齒行四……”
“哼!”朱橞粗暴地打斷他,鼻孔朝天,臉上是毫不掩飾的得意與貪婪,“四哥?他能靖難,靠的是北平那點兵和運氣!本王呢?本王是太祖爺正兒八經的第十八子!”他刻意加重了“十八”二字,手指用力戳著自己的胸口。
另一個幕僚小心翼翼提醒:“王爺,宗人府玉牒所載,您本是十九子,因九爺趙王早夭未序齒,故……”
“放屁!”朱橞像被踩了尾巴的貓,勃然大怒,抄起一個玉鎮紙就砸了過去!那幕僚嚇得抱頭鼠竄。“本王說是十八就是十八!趙王死了不算數!本王就是天命所歸的‘十八子’!神器,合該本王來坐!”他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身著十二章袞冕,高踞奉天殿龍椅的景象。
場景二:後園禁地·“厲兵秣馬”
畫麵切換至王府深處一個被高牆圍起、守衛森嚴的偏僻院落。這裡與王府前庭的歌舞升平截然不同,空氣中彌漫著鐵鏽、桐油和汗水的混合氣味。
幾座簡陋的棚子下,爐火正旺。鐵匠赤著膊,叮叮當當地敲打著,火星四濺。打出來的東西,卻多是些形製古怪、一看就非軍中標配的刀劍,刃口開得歪歪扭扭。
另一邊,木匠正對著幾張粗糙的圖紙,滿頭大汗地拚湊著幾艘……勉強能稱為“船”的木頭架子,大小也就比畫舫大些,彆說下海,放長江裡都夠嗆。角落裡,幾個王府護衛打扮的人,正懶洋洋地拿著新打好的、弓臂都彎得不對稱的長弓,對著幾十步外的草靶有一搭沒一搭地射著,箭矢歪歪斜斜,十箭倒有七八箭脫靶。
旁白帶著冰冷的嘲諷響起:“自我催眠的野心,催生著可笑的行動。穀王朱橞,在王府一隅,開始了他的‘霸業’奠基:秘密招募的所謂‘亡命’,多是些市井無賴或逃籍匠戶;打造的兵器,粗劣不堪;操練的士卒,散漫無紀。其‘厲兵秣馬’,如同孩童過家家,徒增笑柄,卻已踏上自取滅亡之路。”
場景三:廳堂驚“喜”·建文“再世”
王府正廳,氣氛壓抑。朱橞正為“大業”進展緩慢而焦躁地踱步。忽然,心腹管家連滾爬爬地衝進來,聲音因激動而變調:“王爺!王爺!大喜!崇寧王……崇寧王殿下到了!”
朱橞一愣:“朱悅燇?蜀王家的老三?他來作甚?”話音未落,一個身著素色錦袍、麵容清俊卻帶著旅途疲憊和一絲憂鬱之氣的青年,已被引入廳中。青年對著朱橞恭敬行禮:“侄兒朱悅燇,拜見十九叔王。”
朱橞隨意地揮揮手:“免禮……”他的目光漫不經心地掃過朱悅燇的臉,忽然,如同被一道閃電劈中!他猛地瞪大雙眼,身體瞬間僵直!死死地盯著朱悅燇的臉,尤其是那眉眼間的輪廓和那份揮之不去的憂悒氣質!
“像……太像了……”朱橞失神地喃喃自語,呼吸陡然變得粗重。他一個箭步衝到朱悅燇麵前,幾乎將臉貼了上去,嚇得朱悅燇下意識後退一步。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朱橞突然爆發出狂喜的大笑,狀若瘋癲!
他猛地抓住朱悅燇的手臂,力氣之大讓朱悅燇痛呼出聲,“允炆!是允炆!我的好侄兒!你沒死!你果然沒死!蒼天有眼啊!”他不由分說,拉著懵懂驚恐的朱悅燇就往外走,邊走邊對管家吼道:“快!召集所有僚屬!王府屬官!還有那些……那些人!都叫到前庭!本王有天大的喜事宣布!”
片刻之後,王府前庭。不明所以的僚屬、護衛、甚至一些被臨時拉來的“亡命”們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
朱橞拉著朱悅燇,昂首闊步登上台階。他環視眾人,清了清嗓子,用儘全身力氣,發出石破天驚的宣告:
“諸君!靜聽!”他猛地將身旁局促不安的朱悅燇推到最前麵,手指激動地指點著,“看清楚了!都看清楚了!這是誰?!這是建文君!是允炆皇帝陛下!他當初根本就沒死!是本王!是本王曆經千辛萬苦,將他尋回,護在府中!如今天命昭昭,陛下歸來,正該撥亂反正,重振乾坤!爾等,皆是護駕功臣!!”
死寂!台下眾人全都目瞪口呆,如同泥塑木雕!目光在朱橞那張狂熱扭曲的臉和朱悅燇那驚慌失措、卻的確與記憶中建文帝有幾分相似的臉上來回掃視。震驚、疑惑、恐懼、荒謬……種種情緒在人群中無聲地蔓延。
朱橞卻沉浸在自我營造的“天命所歸”的狂熱中,對台下反應視若無睹。
他湊近臉色煞白、想要開口辯解的朱悅燇,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脅低語道:“閉嘴!從現在起,你就是建文帝!想要活命,就乖乖聽本王的!”
朱悅燇看著朱橞眼中那瘋狂的光芒,一股寒意從腳底直衝天靈蓋,所有辯解的話都被堵在了喉嚨裡,隻剩下絕望的顫抖。
這致命而荒唐的一步棋,穀王朱橞,終於落下了。他以為抓住了“天命”和“大義”的旗幟,卻不知這麵旗幟,正是將他引向毀滅深淵的招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