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內外,洪武十三年的空氣仿佛凝固成了鉛塊!
勳貴們死死盯著自己的靴尖,武將們喉結滾動,強咽口水,文官們麵無人色,後背的冷汗已將朝服緊緊貼在皮膚上,冰涼一片。
方才討論安南倭寇時的貪婪熱切,此刻被一種深入骨髓的、物傷其類的恐懼徹底取代。
遷都!天罰!罪己!詔獄!流言!這些字眼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張令人窒息的大網。每一個畫麵都像一麵鏡子,映照出洪武朝曾有或可能發生的恐怖。
誰敢出聲?誰敢置評?
質疑遷都?龍椅上那位,對“天子守國門”的魄力,未必不欣賞!
質疑天人感應?質疑天罰?那更是找死!洪武爺篤信天人感應,甚於篤信自己的刀!
整個廣場,如同被投入了最深的冰窖,死寂得能聽到彼此擂鼓般的心跳。唯有那高高在上的龍椅方向,傳來一下,又一下,極其輕微卻沉重得如同喪鐘的叩擊聲。
“篤……”
“篤……”
朱元璋的手指,在冰冷的紫檀木扶手上,緩慢、穩定、無聲地敲擊著。每一次落下,都像一柄無形的重錘,狠狠砸在群臣緊繃欲裂的神經之上。那聲音,是暴風雨來臨前,最恐怖的寧靜。
天幕上,那象征著帝國無上權威的三大殿廢墟依舊冒著縷縷青煙,焦黑的斷壁殘垣在灰暗的天光下顯得格外刺目。
就在洪武君臣被這無聲的毀滅與朝堂的血腥雙重威壓碾得喘不過氣時,那熟悉而帶著點戲謔腔調的解說音再次響起,如同一個冷靜到近乎冷酷的旁觀者,開始條分縷析這場焚天之災的種種可能:
“各位看官,這煌煌三大殿,新落成不過百日,何以一朝儘付祝融?是天怒?是人怨?還是……另有隱情?且容咱這‘走近科學’,為您撥開曆史的迷霧,探一探這灰燼裡的玄機!”
畫麵隨之切換,風格陡然變得如同後世紀錄片般“理性”:
【可能性一:天雷勾地火(官方欽定版)】
畫麵重現那撕裂夜空的恐怖紫電,特寫奉天殿最高處那被劈得焦黑扭曲的鴟吻神獸。
鏡頭拉近,模擬電流通過金屬鴟吻導入下方巨大的金絲楠木梁柱內部。
旁白抑揚頓挫:“看!巍峨新殿,鴟吻高聳入雲,豈非天然引雷針?再看這梁柱!百年金絲楠,木質緊密,富含天然油脂,遇高溫……嘖嘖,簡直就是老天爺量身定做的巨型火炬!天雷一點,地火自燃,物理現象,合情合理!此乃‘官方認證’之天災!”
【可能性二:濕木藏‘爆’雷(建材隱患說)】
畫麵深入尚未焚毀的偏殿梁柱內部微觀世界。
木材紋理間,細小水珠在電鏡下晶瑩閃爍,緩慢滲出粘稠的樹脂。模擬高溫環境,水珠汽化膨脹,樹脂液化滴落……
“工期緊,任務重!如此巨木,陰乾時間可曾足夠?內部濕氣遇雷火高溫,蒸汽膨脹無處宣泄——砰!內部炸裂!高溫樹脂四濺引燃!此乃‘內鬼作祟’,非戰之罪也!”
【可能性三:怨氣凝‘陰’火(工匠詛咒流言)】
畫麵色調變得陰鬱。深夜的工匠營棚,油燈如豆。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匠人,麵容枯槁,眼神麻木絕望,布滿老繭和鞭痕的手,顫抖著將一種混合了油脂和硫磺粉末的黑色粘稠物,偷偷塗抹在一根即將封頂的梁柱榫卯深處……
旁白壓低,帶著神秘感:“百萬役夫,血淚成河。監工鞭影,如狼似虎。積怨成戾氣,戾氣化無形之火?秘傳引火之術,埋禍於棟梁之間?此乃野史巷議,不足為憑,卻……細思極恐啊!”
【可能性四:宦海燃‘暗’焰(權力傾軋說)】
畫麵轉入深宮幽暗長廊。兩個身著華麗蟒袍的大太監在陰影中低語。
一人麵白無須,眼神陰鷙如毒蛇,正是失勢者。他手中無意識地把玩著一個精巧的黃銅火折子,指關節因用力而發白。另一人則麵帶假笑,眼神得意。背景是遠處三大殿模糊的輪廓……
“新都落成,權柄洗牌。舊寵失勢,新貴當道。一把‘意外之火’,燒掉對手的根基,也燒掉自己的眼中釘?深宮之內,暗流洶湧,此火……未必無意!”
【可能性五:火藥‘誤’點天(最大膽假設)】
鏡頭猛地紮進紫禁城西北角一處戒備森嚴、標識著“兵仗局內庫”的隱秘地窖!
潮濕陰冷的空氣中,堆積如山的黑色火藥桶如同沉默的怪獸!一道細微但致命的電火花,順著潮濕的青磚地麵,或某根無意搭在火藥桶上的金屬排水管,如同幽靈般竄入……
模擬動畫:火花接觸潮濕火藥粉塵——滋啦!轟!!!巨大的爆炸衝擊波由庫房位置直衝雲霄,瞬間點燃了附近的宮殿!
旁白音陡然拔高:“慶典在即,煙花火藥囤積如山!庫房選址不當?保管疏忽?一道微不可查的‘天外來客’,誤入這火藥桶陣……連鎖反應,驚天動地!此說雖無實據,卻最是驚心動魄!”
畫麵最終回歸那片巨大的、死寂的焦黑廢墟。
旁白總結,帶著一種科學探究式的冷靜(也帶著一絲不負責任的甩鍋):
“雷擊引燃?濕木自爆?怨靈作祟?閹宦陰謀?火藥意外?……可能性眾多,真相或許如同這殿宇殘骸,早已深埋於曆史的灰燼之下,永無大白之日。唯一可確定的是——”
畫麵打出猩紅大字:“這場火,讓雄心勃勃的永樂帝和他的新都,整整焦頭爛額了二十年!帝國中樞,直到其曾孫明英宗正統年間,方在廢墟之上重建,重見天日!”
“哼!”
一聲冰冷、短促、卻蘊含著足以凍結靈魂的怒意與無邊譏誚的冷哼,如同九幽寒冰凝結成的重錘,猛地砸碎了奉天殿內因天幕“科學分析”而陷入的詭異死寂!
龍椅之上,朱元璋緩緩抬起頭。那張飽經風霜、溝壑縱橫的臉上,沒有任何被“科學”說服的恍然,隻有一種洞穿一切鬼蜮伎倆、睥睨世情的暴戾與輕蔑!
他那雙深陷的眼窩裡,此刻燃燒著的不再是麵對天威的疑惑,而是焚燒一切虛偽與陰謀的熊熊怒火!
“遷都北京,控扼幽燕,鎖鑰北虜,拱衛華夏!”
老皇帝的聲音並不高亢,卻字字如精鐵鍛打,砸在奉天殿光潔的金磚地上,發出令人心膽俱裂的錚錚回響!
每一個字都帶著開國帝王的鐵血意誌與不容置疑的裁決,“此乃老四(朱棣)為子孫、為大明江山奠定的——千秋基業!何錯之有?!”
他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禦座前投下巨大的陰影,如同蘇醒的洪荒巨獸!
那根粗糙、布滿老繭的手指,如同刺破虛空的利劍,狠狠指向天幕上那片象征著災難與混亂的焦土廢墟,也仿佛穿透了時空,直指那些隱藏在曆史陰影中、借機興風作浪的魑魅魍魎!
“錯的是人心!”朱元璋的聲音陡然拔高,如同雷霆炸響,震得殿梁嗡嗡作響!
他目光如刮骨的鋼刀,森然掃過殿下每一個低垂的頭顱,仿佛要將他們心底最隱秘的念頭都剜出來曝曬,“是那些藏在錦繡官袍底下、見不得光的鬼蜮心思!是那些借天災之名,行攻訐之實、妄圖動搖國本的豺狼心腸!是那些散布流言、蠱惑人心、唯恐天下不亂的鼠輩刁民!”
他的話語,如同最鋒利的詔獄刑具,將“天災”的表皮狠狠撕開,暴露出下麵血淋淋的權力鬥爭與人心險惡:
“天雷?不過是個引子!大火?燒的是木頭瓦片,照見的……”
朱元璋嘴角咧開一個令人心悸的、淬著寒冰的弧度,一字一頓,如同宣判,“是人心裡的鬼!是那些想借這天雷,燒塌我大明北疆柱石、毀掉這千秋大計的——禍國奸佞!”
最後四個字,如同帶著血腥味的鍘刀落下!奉天殿內,死寂如墳!群臣伏地,抖如篩糠,連那若有若無的“篤篤”叩擊聲也消失了。隻有老皇帝那如同實質的殺意,在殿內彌漫、凍結。
天幕上那冷靜分析的“科學”之光,在這位開國太祖洞悉人性黑暗的雷霆怒斥下,顯得如此蒼白而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