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鹹陽宮闕三萬裡 > 第86章 新與老的交鋒

第86章 新與老的交鋒(1 / 1)

推荐阅读:

第二天清晨,扶蘇強撐著困意來到學宮。淳於越早已端坐在講席上,花白的胡須一絲不苟,麵前案幾上整齊擺放著《尚書》《周禮》等典籍。

"公子昨日睡得可好?"淳於越皺眉看著扶蘇眼下的青黑。

扶蘇端正行禮:"學生無恙,請太傅授課。"

淳於越點點頭,開始照本宣科:"今日講《周禮·天官塚宰》篇。'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

枯燥的誦經聲在學宮內回蕩。扶蘇跪坐在席上,隻覺得那些晦澀的字句像無數小蟲在耳邊嗡嗡作響。他的思緒不自覺地飄回昨日藍田縣衙——方銘隨手轉動的水車模型,工坊裡叮當作響的打鐵聲,還有那卷記載著普通百姓生活的戶籍冊

"公子!"淳於越突然提高的聲音將扶蘇驚醒,"請複述方才所講'九貢'之製。"

扶蘇慌忙起身,額頭滲出細汗:"回太傅,九貢是是"

窗外一隻麻雀撲棱棱飛過,扶蘇的目光不自覺地追隨著那道自由的身影。直到淳於越重重地咳嗽一聲,他才回過神來,結結巴巴地背了幾句。

"公子今日心神不寧啊。"淳於越失望地搖頭,"可是身體不適?"

扶蘇羞愧地低頭:"學生知錯。"

接下來的課程更加難熬。淳於越要求他們反複抄寫《周禮》中的段落,每個字都必須工整無誤。扶蘇握著毛筆的手漸漸發酸,卻不敢有絲毫懈怠。當正午的鐘聲終於響起時,他的後背已經汗濕了一片。

"今日就到這裡。"淳於越收起竹簡,"公子可還有疑問?"

扶蘇猶豫片刻,還是開口道:"學生確有一問。敢問太傅,什麼樣的帝國才算強大?"

淳於越捋須的動作一頓,顯然沒料到會有此問:"《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自然是禮樂完備,武備強盛。"

"那維持帝國強大的根本又是什麼?"扶蘇追問道,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

"自然是禮製法度!"淳於越不假思索,"《論語》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扶蘇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說道:"可是太傅,方少師說的與您不太一樣。他說"少年公子斟酌著詞句,"說帝國的強大在於百姓能否吃飽穿暖,還說要靠'科技'進步"

"荒謬!"淳於越突然拍案而起,花白的胡須氣得直顫,"堂堂太子少師,竟教這等離經叛道之言!"

扶蘇被這突如其來的怒火驚得後退半步,但還是堅持道:"可少師舉了曲轅犁的例子,說能讓糧食增產三成"

"住口!"淳於越厲聲打斷,枯瘦的手指緊緊攥住竹簡,"《禮記》明言:'奇技淫巧,君子不器'。這些工匠之術,如何能與聖人之道相提並論?"

學宮內的其他弟子都屏息低頭,大氣不敢出。淳於越深吸一口氣,勉強平複情緒:"公子莫要被這些旁門左道迷惑。治國安邦之法,儘在《詩》《書》《禮》《樂》之中。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靠的是仁義道德,而非什麼'科技'!"

扶蘇低下頭,卻仍小聲辯解:"但少師說,商鞅變法"

"商鞅?"淳於越冷笑一聲,"刻薄寡恩之徒,終遭車裂之禍!公子難道要學他?"

見扶蘇沉默不語,淳於越語氣稍緩:"公子天資聰穎,切莫被這些異端邪說耽誤了。明日老臣會親自向陛下進言,這等誤人子弟的學說,不該教授儲君。"

離開學宮時,扶蘇的腳步異常沉重。秋風卷著落葉在他腳邊打轉,就像他此刻紛亂的思緒。

到了約定的日子,扶蘇換上一身粗布衣衫,悄悄乘著普通馬車來到藍田。推開縣衙書房的門時,他看到方銘正蹲在地上擺弄一個奇怪的木製器械,衣袖挽到手肘,臉上還沾著一點木屑。

"少師"扶蘇猶豫地開口,"昨日學生將您的觀點告知淳於太傅,他"

方銘頭也不抬,手裡的刻刀繼續在木頭上雕琢:"他是不是說這些都是奇技淫巧?說治國之道全在儒家經典裡?"

扶蘇驚訝地睜大眼睛:"少師如何得知?"

"猜的。"方銘終於抬起頭,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隨手抹去臉上的木屑,"來,幫我按住這個齒輪。"

扶蘇下意識地蹲下身,依言按住那個精巧的木製齒輪。方銘熟練地將一根木軸安裝上去,整個裝置立刻轉動起來,發出悅耳的哢嗒聲。

"你看,道理的對錯,不是我說對就是對,說錯就錯。"方銘指著轉動的齒輪,"就像這個裝置,它能不能用,不是靠辯論,而是靠實際運轉。"

扶蘇若有所思地看著手中轉動的木輪:"少師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方銘站起身,拍了拍衣擺的木屑,"今天帶你去個地方。"

他領著扶蘇來到縣衙後院,推開一扇不起眼的小門。門外是一片金黃的麥田,幾個農夫正在使用方銘改良的曲轅犁耕地。更遠處,新建的水車在河邊緩緩轉動,將河水引入溝渠。

"看那個老農。"方銘指著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去問問他,是喜歡能多打糧食的新犁,還是喜歡聽人背誦《周禮》。"

扶蘇躊躇不前:"這"

"不敢?"方銘挑眉,"那換個方式。"他從懷中掏出一袋錢幣,"你去買一鬥米來。"

半個時辰後,扶蘇捧著買來的米回到方銘身邊,額頭沁出汗珠。方銘接過米袋,拈起幾粒米:"知道為什麼這米比宮裡的差嗎?"

扶蘇搖頭。

"因為宮裡的米是精挑細選的貢品,而這些是普通百姓的口糧。"方銘將米粒放回袋中,"現在你告訴我,是讓所有人都能吃上這樣的米重要,還是背熟《周禮》重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