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鹹陽宮闕三萬裡 > 第108章 當老師的方銘

第108章 當老師的方銘(1 / 1)

推荐阅读:

格物軒內,上百名儒家弟子端坐席間,目光齊刷刷地望向站在講席前的方銘。窗外竹影婆娑,微風拂過,卻吹不散堂內凝滯的氣氛。

方銘清了清嗓子,露出一絲略顯局促的笑容:"說實話,我這輩子還沒在這麼多人麵前講過課。"他攤了攤手,"所以……如果講得不好,諸位多包涵。"

堂下傳來幾聲輕笑,氣氛稍稍緩和。

方銘環視眾人,忽然問道:"在座諸位,有多少人是六國舊民?"

一瞬間,整個格物軒鴉雀無聲。

弟子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先開口。坐在前排的公孫子明臉色發白,手中的竹簡"啪嗒"一聲掉在地上。就連站在角落的張良,折扇也微微一頓。

方銘仿佛沒注意到眾人的異樣,繼續道:"或者說……諸位對秦滅六國,有何看法?"

堂下依舊死寂。

終於,一名年長的弟子硬著頭皮起身,聲音發顫:"方、方先生,此問……恐怕不妥。"

方銘故作驚訝:"哦?為何不妥?"

那弟子額頭滲出冷汗:"秦法嚴苛,妄議國事者……"

"——當誅。"方銘接上他的話,語氣平靜得可怕。

整個格物軒的空氣仿佛凝固了。

張良的折扇"唰"地合上:"方先生此問,是想考校弟子們對'大一統'的理解?"

方銘看向張良,微微一笑:"張先生覺得呢?"

張良目光深邃:"《春秋》言'大一統',儒家講'天下歸仁'。六國紛爭百年,百姓苦不堪言。秦雖以武力統一,但若能以仁義治之,未必不是天下之福。"

方銘點頭:"說得好。"他忽然提高聲音,"那在座諸位,可有不同見解?"

依舊無人應答。

方銘繼續道:“其實,在我看來,六國也好,秦國統一也罷,誰對誰錯,要交給天下百姓來評說,而不是所謂的皇族、王族、貴族他們來說。”

"方先生此言差矣。"一名錦衣弟子終於忍不住開口,他腰間的玉佩成色極佳,顯然出身不凡,"若無貴族維係禮法,百姓何以知廉恥?若無君王統禦四方,天下何以定綱常?"

"說得好!"另一名弟子附和,"六國舊製延續數百年,自有其道理。秦法雖嚴,但若一味壓製貴族,遲早生亂。"

方銘靜靜聽完,忽然問道:"在座諸位,可有人曾親身耕種過?"

堂下一片寂靜。

"可有人見過饑民易子而食?"

弟子們麵麵相覷,無人應答。

方銘走到窗前,指著遠處雨幕中隱約可見的桑海城:"那邊有個集市,每日清晨都有農戶挑著菜蔬來賣。諸位可知道,他們一擔糧食要交幾成賦稅?"

格物軒內鴉雀無聲,隻有雨打屋簷的聲響。

方銘卻恍若未聞,隻是看著那些麵色蒼白的弟子:"你們讀聖賢書,可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方銘繼續說道:“如今的大秦治下百姓雖不富裕,但是很開心,因為他們有希望,你們可以想想其餘六國的百姓,他們有希望嘛?”

"開心?有希望?"一名弟子忍不住反駁,"方先生,您可知道修長城征發了多少民夫?連年征戰又死了多少百姓?"

方銘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一個布包,緩緩展開——裡麵是幾塊粗糙的餅子和一把粟米。

"這是我從鹹陽城外一個老農手裡換來的。"他舉起那塊黑褐色的餅,"你們可知這是什麼做的?"

弟子們麵麵相覷。

"麩皮、野菜,還有極少量的黍米。"方銘掰開餅子,露出裡麵粗糙的纖維,"那老農說,這在五年前,已經是過年才能吃上的好東西。"

他環視眾人:"因為五年前,他們連麩皮都吃不上。"

堂下一片寂靜。

"六國時期,齊國臨淄的百姓算是最富足的。"方銘繼續道,"可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齊國靠海,餓極了可以吃魚。而楚國腹地的百姓呢?"他指向窗外,"就像現在的桑海漁民,打上來的魚十之八九要進貴族的廚房。"

張良的折扇停在半空:"方先生似乎對六國百姓的處境很了解?"

"沒錯。"方銘目光深遠,"魏國大梁城破前,易子而食不是傳說。而現在的關中農戶,至少知道明年春種時,官府會提供改良的耬車。"

一個瘦小的弟子突然怯生生地問:"可可徭役那麼重"

"是重。"方銘點頭,"但至少明碼標價。你們知道楚國百姓最怕什麼嗎?不是固定的賦稅,是貴族們一時興起增加的'賀壽稅'、'婚嫁稅'。"

大司命突然輕笑:"方大人這麼一說,倒顯得陛下是仁君了?"

"我不是在評判君王。"方銘搖頭,"是說一個簡單的道理——"他指向堂外的天空,"現在的百姓,知道自己辛苦一年,交完賦稅還能剩下口糧。知道孩子有機會通過考課改變命運。這,就是希望。"

公孫子明突然站起來:"可那些修長城的民夫"

"長城修好後,"方銘打斷他,"北境的百姓再也不用擔心匈奴半夜來燒殺搶掠。你們讀過《詩經》吧?'靡室靡家,獫狁之故',這樣的日子,邊民過了幾百年。"

看著台下沉默的儒家弟子,方銘又問道:“諸子百家應該做什麼?或者說什麼樣的諸子百家才配稱為諸子百家。”

弟子們互相交換著眼神,卻無人敢輕易回答。

方銘緩步走向堂中央,聲音沉穩:"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墨家倡'兼愛非攻',法家求'富國強兵'"他環視眾人,"可如今,天下已定,百家之學,又該何去何從?"

一名年長的弟子猶豫著開口:"各家學說當為朝廷所用?"

"為朝廷所用?"方銘輕笑,"也算,但是我覺得這隻能算是實現抱負的一種方式。"

堂下弟子麵色各異。

張良的折扇輕輕敲擊掌心:"方先生的意思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