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四的北平。
陶瑾琛從綠皮火車下來時,已是傍晚,比預期晚了三天。他沒急著回家,而是去了一家裁縫店。
何宏才正俯身碼著碎布樣,聽見腳步聲頭也不抬:“打烊了,明日請早。”
“煩問掌櫃,碎花布二十銅元可夠?西洋布又比碎花布貴多少?”青年屈指在玻璃櫃上敲出《國際歌》前奏的節奏。
老裁縫猛地抬起頭:“西洋布再加二十大子兒。”
“要十匹碎花布配五匹西洋布。”陶瑾琛摘下皮手套,“勞駕,揀些時新花樣。”
何宏才緊忙從櫃台出來,把門上閂,引他進內室。
眼前青年暗號對上了,但卻遲了兩天,他帶了幾分謹慎,問道:“外頭大雪已停,風雷遲遲不降?為何現在降?”
陶瑾琛肅然:“風雷一降震九州。雪停,風霜…何曾止?”
何宏才驟然抓住他手腕:“真是風雷同誌?”見青年頷首,眼眶瞬間赤紅:“三個聯絡站…燒得隻剩門牌號!趙東來那狗娘養的…”他掀開夾棉門簾,牆根發報機殘骸還沾著烏黑的血痂。
陶瑾琛撫過真空管裂痕,沉痛道:“灤州同誌…用命鋪的路。他們以為掐斷電報線……”隨即,他解開西裝大衣,內襯密密麻麻縫滿密電碼。
待陶瑾琛回到陶公館時,已是次日清晨。剛踏入門廳,玄關處水晶吊燈突然亮起。
“呦,這不是陶大少爺麼?”陶沛德裹著法蘭絨睡袍從旋轉樓梯緩緩下來:“舍得回來啦?”
陶瑾琛哈著白氣搓手:“爸,我給您捎了灤州的蘋果…”
陶沛德叼著煙鬥徑直走向沙發“家裡新換了德國保險櫃,你要不要再練練手?”
他把破皮箱往身後藏了藏:“爸,我是在灤州投了永豐洋行”
“洋行?”陶沛德甩出張舊《晨報》,廣告欄赫然印著“灤州永豐洋行破產拍賣”,“你當我不看報?”金絲眼鏡後射出冷光。
“後…後來改變計劃做了綢緞莊。”
於靜秋默默地端著英式茶具過來打圓場:“孩子剛回來,先讓喝口熱茶”
“喝茶?”老爺子從牆上扯下月份牌,“前年爺爺停靈七日你沒影兒;臘月廿三小年說回,灶王爺都上天了你沒影兒;這回嫣丫頭文定”他把月份牌甩過去,“你要不要看看今兒是什麼時辰?”
陶瑾深盯著瓷磚地板上的月份牌,喉嚨像噎了塊凍柿子:“記…記岔了日子…”
“好一個記岔了!”
“你爺爺彌留那會攥住個長命鎖等了五日!護國寺和尚整宿整宿地念經,就為了等我們陶大少爺的尊駕!結果呢?”他走到圓冠櫃子前抄起長命鎖砸過去,“頭七都過了!才見你這尊大佛!”
陶瑾琛接住金鎖:“當時京綏鐵路斷了……”
“放屁”,”陶沛德炸雷般截斷,“傅作庭的兵當天就搶通了!最後是嶸哥兒替你扶的棺!你走的時候還順走了家裡兩箱金條!”
陶瑾琛壓了壓心頭的苦澀沒說話。
“要不是看在你姓陶的份上”陶沛德炸開一聲冷笑:“人家十二歲一邊念書,一邊赤腳踩鹽鹵,二十歲時就坐穩長蘆稽核所背後的掌秤人,你呢?二十歲在乾嘛?撬自家保險櫃!”
空氣驟然凝固。
良久…“從明天開始,你給我去嶸哥兒那當跟班學學”
“我自己有生意!”陶瑾深突然吼出聲,牆角的暹羅貓驚得竄上櫃子。
“生意?”意大利皮拖鞋尖點著他斑駁的千層底,“不是做綢緞莊大老板麼?那你給我說說這身行頭…是什麼時興穿搭?”陶沛德突然揪住兒子襟口,“你他媽的偷了我兩箱金子,連套像樣的行頭都混不上!”
缺了裡襯的西裝,棉絮混著一張皺巴巴的車票飛了出來。
陶瑾琛都來不及兜。車票已被老爺子拈住,他聲音平靜得可怕:“昨兒到的北平,今晨才進門。”說罷,氣極反笑。
“去…去廠甸廟會瞧熱鬨了…”
“巧了!昨兒廠甸拉洋片,演的是白眼狼偷金記,您有沒有去品品這出戲啊?
於靜秋輕扯丈夫衣袖:“老爺子…”
“嫣丫頭!”陶沛德朝樓上暴喝。
陶嫣然猛得被驚醒,以為家裡出了什麼大事,鞋子都顧不上穿就跑到樓梯口,見到陶瑾琛回來了,她眼裡閃過一絲喜悅:“哥哥…”
陶瑾琛回她一個疲憊的笑。
“去書房!把博古架下那樟木箱搬下來!”
陶嫣然睡眼惺忪,還沒搞清楚什麼狀況。
“去”
“哦…好,爸爸。”
“你!過來!”陶沛德走向沙發。
箱子放茶幾上時,老爺子從裡頭抽出厚厚一遝當票:
“亨得利表行——民國十三年冬•當掉瑞士手表!”
“民國十四正月•藍寶石領針……”
“民國十六年二月•彆克車……”
陶嫣然的手緊張的按在兄長起球的西裝上,“爸爸,哥哥可能真的是遇到難處,才……”
“正大銀行的長公子周轉到當鋪上?!我看他是喝洋墨水把腦子喝傻了!”
“這些都罷了!”陶沛德擺擺手,“東四牌樓錢莊的周掌櫃是我把子兄弟!他去年臘月約我吃飯,說有個愣頭青,拿祖傳的田黃石章非要當黃岫玉賣。”
說著,他俯身從樟木箱底部拿出一份文件,“隻要我點個頭,明天陶家產業全改姓福”他忽地把合同撕成兩半,“可我他媽舍不得祖宗牌位沾外人灰!” 老爺子突然劇烈咳嗽,目眥欲裂:“說啊!這些年,你把錢和良心都埋在哪兒了?”
“在甘肅”陶瑾深扯出個虛弱的笑,“蓋了座…孤兒院。”
陶沛德手中殘紙狠狠抽在兒子臉頰上:“滾!”手指向大門,“等你記起人話怎麼說…”
“老爺,琛哥兒…”
“我去給爺爺上香。”
“拿上你的破爛,洗乾淨再去。”陶沛德一腳踢在破皮箱上。
緊閉的箱子擦著瓷磚移了三尺遠,裡頭碼著一疊青年的舊照片,頭一張青年滿臉汙穢,身後橫幅寫著“甘肅抗震救災•刻不容緩”,日期正是家中發來電報日:“祖父病危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