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來,聞你僅以百騎焚劉備糧草於江東,速道其詳。”蘇晨招手甘寧近前。
初聞此事,蘇晨亦感震驚,甘寧膽識非凡,僅以百人潛入江東,竟能燒毀劉備數千人護送的糧草,且全身而退,實在令人欽佩。
“拜見丞相、軍師。”甘寧略顯緊張走近,於後位坐下,簡述經過。
初,甘寧見劉備遁走,原計劃返江陵報夏侯惇,再回江夏領軍,圖取周邊數城。
離行未遠,甘寧念及未能踐蘇晨之托,心生愧意,自愧無以顏見蘇晨,遂決意轉向江東,攜百餘精兵潛藏待機,而非直奔江陵。
餘眾則被遣歸江陵,向夏侯惇稟報詳情。
此精兵皆出身錦帆賊,長江水路熟稔於心。江東雖防務嚴密,甘寧仍覓得縫隙潛入。
初衷僅在江東攪擾,不料偶遇劉備於武昌囤積之糧草。
甘寧怒火攻心,未及多想,便欲焚糧以向蘇晨有所交代。
劉軍防備竟鬆懈,似未料江東會遭襲,一時慌亂,甘寧得逞。
烈焰吞噬劉備糧草,甘寧乘亂奪得戰馬疾馳而去。
若非張飛追擊,數名兄弟犧牲斷後,此行甘寧幾可無損而退。
聞此,蘇晨亦心驚,讚曰:“幸甚!甘寧之膽略,真丈夫也!”
隨即正色責備:“興霸,今後勿再輕身犯險,任務縱失,亦當以自身為重。”
糧草微末,失甘寧此等猛將,方為大損。
甘寧心懷感激:“軍師教誨,某已知錯。”
蘇晨溫言:“焚糧涉江,想必疲憊,且去歇息。來日激戰,尚需汝力。”
甘寧答:“不累。且探得劉備軍營消息,諸葛亮欲以十萬箭換十萬糧草,此計豈不荒謬?”
蘇晨聞之,目光一閃,望天而思。
清晨霧氣繚繞,此刻卻陽光明媚。
他慣於午後才醒,對晨光一無所知。
幸得甘寧提醒,他才未錯過精彩一幕。
蘇晨望著甘寧,心中暗笑。
諸葛亮確有其能,草船借箭之計,從曹操處巧取十萬箭矢,一時傳為佳話,也讓他在孫劉聯盟中名聲大噪。
然而……
有他在,定不讓諸葛亮如願。
曹操心存疑慮。
他盤算過,製造十萬箭矢需大量工匠,耗資不菲。
劉備兵力薄弱,不足萬人。
諸葛亮號稱臥龍,智謀過人,斷非空談。
他猜不透諸葛亮的目的。
“軍師,可知諸葛亮何意?”
曹操向蘇晨求解。
“諸葛亮造不出箭,卻能借。”蘇晨笑道。
“借?”曹操愕然,“誰會借?十萬箭非同小可。”
“自然是丞相您,諸葛亮會向您借,且借了不還。”
曹操愈發不解。
為何要借箭給諸葛亮?其中有何深意?
“軍師詳說,孔明如何借箭?”
曹操料定孔明必有妙計,隻是尚未參透。
“此事與天氣緊密相關。”蘇晨點頭,問曹操:“近日清晨天氣如何?”
曹操憶起清晨景象,答道:“霧氣極重,目不能及遠。”
言罷,曹操稍一思索,恍然:“莫非孔明借箭,與這濃霧有關?”
“正是。”
蘇晨暗歎曹操聰慧,稍加點撥即明。
他續道:“若江東此刻派船來襲,丞相如何應對?”
“霧中難辨敵情,江東水軍強大,霧中交戰不利。”
我下令將士用箭雨擊退敵軍。”曹操略作思考後坦誠回答。
未知敵情時,射箭逼退敵人,穩守為上,確是良策。
“確是如此,孔明正是利用丞相不願正麵衝突,派船來襲。”
“隻需在船側綁上草人,遠看足以偽裝成伏兵。”
“丞相剛才說要以箭退敵,這不是正好給孔明送箭?草人插滿箭,百萬箭也不難。”
“孔明怕是要感謝丞相的大方了。”蘇晨半玩笑地說。
“嗯……孔明確實不凡,能看出我的布局?”曹操深吸一口氣,首次承認孔明才智過人。
之前他以為孔明軟弱可欺,因孔明多次敗於己方軍師,鋒芒被掩。實則孔明非無能,是對方軍師太出色!
曹操看向蘇晨,笑道:“孔明再算無遺策,也未料到計劃已被拆穿。”
“他若真來取箭,我也不會讓他空手,我向來大方,箭隨便他拿。”
“這樣甚好,足以展現丞相的氣度。”
蘇晨疑惑地看著曹操,曹操一笑:“送他幾支火箭,也算回禮。”
曹大人,你這主意真有點損啊。
諸葛亮的船上全是草人,火箭一燒,豈不都成灰?不過,想用火箭燒死諸葛亮不太可能。
江東水道多,對方發現火情,定會派船救援。
最多就是讓江東損失幾十艘小船。
蘇晨不滿意這結果。
“丞相,箭儘管借他。”
“十萬支箭,一支都不能少。”蘇晨語氣堅定。
這……
曹操神色奇異,盯著蘇晨。
明知是諸葛亮的計,為何還要往裡跳?軍師另有打算?
略一思索,曹操問:“軍師另有妙計?”
“確實,相較於十萬支箭,活捉諸葛亮豈不更為關鍵?”蘇晨笑道。
曹操聞言,麵露驚訝:“活捉諸葛亮?”
諸葛亮乃劉備三請高人,豈會輕易對付?
見曹操疑惑,蘇晨微笑搖頭:“常人難辦,但有位能將定能成功。”
“何人?”曹操急問。
“甘寧!”蘇晨望向正與許褚飲酒的甘寧。
甘寧被點名,放下酒壇,疑惑地望來。
“軍師找我?”他坐正,準備聽令。
蘇晨點頭,轉向曹操:“甘寧精通水戰,麾下水軍精銳。”
“我計劃在諸葛亮借箭時,命甘寧駕快船逼近,水下潛行突襲,生擒諸葛亮。”
“諸葛亮用草船借箭,船小人多有限,甘寧他們足以輕鬆應對。”
“放箭隻為拖延時間,防他逃走。”
“滿載箭矢的小舟,速度必慢。”蘇晨道。
諸葛亮以草船近曹艦。
空舟或可逃脫,滿載箭矢則難以動彈。
“好計!”曹操拍掌大笑,滿心歡喜。
捉諸葛亮,如斷劉備一臂。
失此謀士,劉備難敵。
還能挫孫劉聯盟士氣,一舉兩得。
軍師真是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