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後的算計才剛剛開始,可是弘文館那邊卻因為昨日長孫皇後差人送來的康王殿下的《秋詞》炸開了鍋了。
弘文館掌院孔穎達捏著灑金箋的手在抖。紙上是李平康那首《秋詞》,墨漬還混著一股淡淡的香味,皇後竟用裝《女誡》的螺鈿匣送來這首破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他李平康也配談悲!” 博陵崔氏的崔明禮一腳踹翻青瓷硯台,墨汁潑在牆上掛的《五姓七望譜》,“咱們上月剛用《悲秋賦》諷諫陛下停修洛陽宮,這小崽子轉頭就寫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
隴西李家的老學究李守素更毒,枯手指戳著“晴空一鶴排雲上”那句冷笑:“鶴是五品官服繡樣,他這是暗諷我等清流不如禽鳥?快看最後兩句——‘便引詩情到碧霄’,碧霄二字在《周禮》是祭天青玉的彆稱,豎子安敢自比昊天?”
河東裴氏的裴懷古突然薅下牆上《小兒藥證直訣》的掛圖,拍在案上狂笑:“諸公還沒看透?這銀絲紋是太醫署藥典上的忍冬藤紋!皇後拿給三皇子煎了五年藥的方巾裱糊詩箋,分明在說——爾等百年詩禮,不如我兒病榻上咳出的半口殘痰!”
館內霎時死寂。博陵崔氏的崔明禮突然想起,三皇子李平康臥床時,他們曾聯名上書請封其“惠湣”諡號——原來那孩子早把這筆賬刻進骨血裡了。
“查!必是尚藥局那幫胡醫搗鬼!”孔穎達撕碎詩箋扔進炭盆,紙灰混著忍冬藤的藥渣飛濺,“幾日後曲江詩會,老夫要當眾拆穿這病癆鬼——碧霄二字犯前隋煬帝《春江花月夜》的諱,此詩定是剽竊突厥巫醫的咒詞!”
沒人注意到,炭盆裡燒焦的銀絲忍冬紋正滲出青紫煙霧——那是長孫皇後特意摻進藥膠的突厥狼毒草,專為讓這群老朽抓撓脖頸時,把明年科舉新策的反對奏章都撓成血葫蘆,當然這隻是長孫的惡作劇,不過這也說明了目前皇家和五望七姓的勳貴們麵和心不和的現狀。
李平康是一大早接到自己這個便宜老爹李二同誌的旨意和賞賜的五百貫錢,這五百貫錢可真是李二相當大方的一次了,因為李二知道李平康現在估計連修繕王府的錢都沒有,建設西市的平康樓可以歸他拿著這個旨意細細的揣摩了許久,又趕忙在腦海中調出了李二給自己選定的平康樓的那個位置,氣的李平康的鼻子都歪歪了,前麵是西市,後麵是平康坊那是窯窩子啊。
艸平康樓的匾額那可是李二的飛白題字,這不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是我李平康開的鋪子了,說好的要顧及皇家的顏麵呢?怎麼為了內庫分得那一半的利潤裡子麵子都不要了?而我他們的親兒子還成了他們手中的快刀和擋箭牌?尼瑪的我是不是有史以來最背的穿越者。
忍了吧,至少我開店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有收獲自然就要有付出,現在還不是考慮其他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王府的問題,想到這裡李平康叫來了管家張甫,李平康安排張甫再去人市搜尋一些懂的建設院子的奴役最好在找找有沒有什麼手藝人,不過他還不知道此時少府監的人又給他埋下了一個大雷。
臨上朝之前,李世民捏著李平康進獻的《秋詞》詩箋,指尖在“晴空一鶴排雲上“的“鶴“字摩挲良久,突然對身邊的大太監張阿難笑道:“傳旨少府監,從皇家私庫中挑選一批上的木料給康兒蓋酒樓!“
張阿難躬身應諾時,瞥見皇帝用朱砂在“排雲上“三字畫了圈。這圈痕會變成明日禦史台密報裡的重點——陛下既要三皇子顯才,又怕他真成了衝天鶴。
少府監主簿盯著從太極宮翻新工程挪來的金絲楠木,轉頭對賬房苦笑著道:“把進獻的楠木記成鬆木價,玄武岩全按青石入賬!“匠作們邊清點邊冒汗——這批料本是給太上皇修寢殿的,現在全算進李平康的平康樓開支裡。
少府監主簿帶人走進官倉時,博陵崔氏的西市署令崔明道正堵在門口。
“按《市井律》,商鋪不得逾兩層!“崔明道抖開武德七年地契,卻被主簿一錘砸碎界碑——那碑上刻著隋朝“永豐倉“字樣,壓根不是崔家產業。
看著少府監主簿身後拉著的一車上好的楠木木料崔明道立刻怒道:“一個商鋪竟然用皇家禦用木料?”
“陛下特許用皇家私庫料,崔署令要抗旨?“主簿揮手卸貨,楠木全刻著內庫印記。崔明道盯著木料冷笑——少府監故意用超規巨木,平康樓建成之日就是逾製之時。
甘露殿內,李世民摩挲著李平康進獻的《秋詞》,朱筆在“晴空一鶴排雲上“劃出血色批注:“鶴飛太高,易折翅。“張阿難躬身捧走聖旨時,袖口漏出半張陰陽賬目——那是專門為禦史台準備的“逾製“罪證。
李平康還蒙在鼓裡,他正在琢磨著自己的平康王府應該如何設計建造呢。他不知道這酒樓既是通天梯,也是量他野心的尺子。就像那首《秋詞》,“排雲上“是才情,“勝春朝“卻是催命符,病好了就整了這麼多花樣出來,能不讓李二起疑心嗎。
此時的李平康揣著炭筆在永興坊地皮上畫圈,而他的腦海中則是永興坊平康府的全息圖像:“這四十畝地得玩出花!“他腳跟碾過東南角的黃泥,“地下九丈挖酒窖,三十六口酒缸用鉛板裹嚴實了,酒香漏半絲都算老子虧!“
中院三十畝牡丹地最陰險——花根底下埋香皂工坊,五口大鐵鍋熬油,熱氣走暗管烘堿水。送貨通道藏在花匠房裡,滑道直通西市倉庫。“等崔家探子混進來查牡丹,咱的香皂早從茅廁暗道運出去了!“
西跨院馬廄是幌子,八座煤爐燒通紅。煤渣夯成火牆夾層,琉璃罐悶著波斯玫瑰蒸香水,廢熱氣還能烘雪花膏模子。“少府監那幫孫子要查,就說這是給馬熬藥!“
後罩房火炕藏著殺招:表麵睡人,底下銅管通熱水化膏。茅坑都鋪地暖——廢水池熱氣烘著,拉屎都比彆家舒坦。“這叫資源循環!“他踹了腳茅房青磚,“省下的炭錢夠再開三家鋪子!“
窗根下埋著自毀機關。隻要啟動機關,硫磺粉立馬噴進煤爐。“三百貫買套防盜係統?值!“他嚼著葡萄乾冷笑,“等五姓七望的胭脂爛在庫裡,老子賺的可是三百個三百貫!“
少府監主簿夾著圖紙進來時,李平康一眼就瞅見金絲鑲邊的卷軸——這根本不是普通營造圖,分明是給他下套的陷阱。抖開圖紙,“三層九丈九“的朱批刺眼得很,旁邊還列著金絲楠木三百方的用料單,比尋常樓宇多出三倍!
“主簿大人,“李平康手指敲著“三層“字樣冷笑,“《營繕令》寫著商鋪不得逾兩層,您這是要讓我頂風作案?“
主簿眼皮都不抬:“聖上親題西市魁首,自然要比尋常商鋪高“
“那就改閣樓!“李平康抓起朱砂筆唰唰兩劃,把三層改成兩丈高的主樓,頂上再搭個一丈小閣樓:“飛簷掛父皇的禦匾,既顯天家氣派,又不壞規矩。“
主簿盯著被劃爛的圖紙,袖口抖出本新賬冊:“殿下英明。隻是這閣樓梁柱需用整根金絲楠“他翻開賬頁,用量數赫然寫著四百方——比實際需要多出三成!
當夜甘露殿,李世民聽完稟報大笑:“傻小子防著樓高逾製,卻不知木料才是要命刀!“他朱批劃過虛報的用料數:“給魏征透個風,等平康樓封頂,就參他個私吞皇家貢木!“
宮燈映著案頭密賬,金絲楠實際用量二百八十方,賬上卻記著四百——多出的一百二十方,足夠給李平康扣個“僭越“的死罪。李世民蘸著墨汁在“恪守禮製“四字畫圈,笑得像隻逮住雞崽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