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新唐傳 > 第29章 張良計過牆梯

第29章 張良計過牆梯(1 / 1)

推荐阅读: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李平康就帶著墨家那幫糙漢子蹚著齊膝深的積雪往永濟渠衝,冰鎬鑿在凍得發藍的冰麵上濺起老高冰碴子,有個愣頭青墨家小子湊近了瞅冰層下泛白的鹽堿土,被李平康一巴掌拍在後腦勺上:“發什麼呆!這冰窟窿裡掏出來的土比崔家祖墳還值錢!”

二十幾號人甩開膀子乾,冰碴子混著鹽堿土裝了五十多個竹簍,那邊墨九已經帶人在北門外支起三十六口大鐵鍋,鍋底架的是從崔家炭鋪搶來的上等銀絲炭,火苗躥得比人還高。

李平康抓了把泡過雪水的鹽堿土往鍋裡撒,黃褐色的鹵水咕嘟咕嘟冒泡,硫磺粉往火堆裡一揚,黃煙熏得災民直咳嗽,有個拄拐的老漢顫巍巍問:“官爺這煙有毒吧?”李平康舀了勺鹽晶塞他手裡:“有毒?您老舔舔!崔家井鹽賣八百文還摻觀音土,老子這鹽白送還管夠——墨九!敲鑼!”

銅鑼哐哐震得屋簷積雪簌簌掉,災民呼啦圍過來,李平康踩著鹽垛子吼:“十五日領一回鹽,二兩!拿戶籍竹牌來蓋戳!平日裡五十文一兩,買二兩送艾草香餅——這玩意兒摻進炭爐能防毒煙!”

底下有個精瘦漢子縮在人群裡陰陽怪氣:“官鹽摻了硫磺吃死人咋辦?”墨九掄起鹽勺砸過去,那漢子腦門頓時鼓起包:“摻你祖宗!宮裡太醫署驗過的方子,聖人都誇比貢鹽還純——墨七!給這兄弟塞半斤鹽,讓他帶回去給崔家掌櫃嘗嘗鮮!”

崔宅後院的密室裡,盧家二爺把茶盞摔得稀碎:“反了天了!那小崽子敢在咱眼皮底下開鹽場!”

趙郡李氏的老管事攥著鹽袋子直哆嗦:“這鹽比咱家井鹽細三倍,硫磺味兒一丁點都聞不著”

崔琰眯著眼把鹽粒搓得沙沙響,突然抬腳把炭盆踹翻,火星子濺到盧二爺袍角燒出個窟窿:“慌個屁!他李平康離京前就把製鹽法獻給了朝廷,長安昨日來信——聖人在河東道設了十二座官鹽場,鹽這玩意兒,往後就是爛大街的土坷垃!”

滿屋子霎時靜得能聽見銀絲炭爆響,崔琰揪著盧二爺的領子按在鹽袋上:“睜開狗眼看看!這鹽袋上蓋著戶部的官印,人家走的是明路!咱家鹽井從今兒起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值不了三文錢!”

李裕縮在牆角掰手指頭算賬:“那咱家囤的八千石井鹽”

話沒說完就被崔琰一口唾沫啐在臉上:“扔永濟渠裡喂魚!傳話六個州從今兒起全城糧行閉市,米麵油鹽一粒都不許往外流!那六十車賑災糧喂鳥都不夠,等他李平康跪著來求糴糧,老子要他把鹽場的利錢連本帶利吐出來!”

盧二爺急赤白臉要爭辯,崔琰一耳光抽得他轉了個圈:“你懂個卵!長安傳來的密報——聖人曾經在早朝上摔了李平康的《製鹽十二法》,當著文武百官誇這將是‘貞觀朝第一仁政’,這時候動鹽場就是打皇上的臉!但糧市可沒這護身符,當年隋煬帝怎麼栽在糧價上,咱們就怎麼整死這小畜生!”

糧市口的崔記糧鋪咣當落下門板,掌櫃的往告示牌上糊“盤點閉市”的黃紙,災民聚在街對麵指指點點。

墨七急吼吼衝進北門鹽棚:“殿下!城裡三十六家糧鋪全關門了!”

李平康正蹲在鍋邊啃烤胡餅,聞言笑得嗆出眼淚:“可算憋不住了?墨九!帶人去城西土地廟,把地窖裡那三百石陳糧搬出來——記得摻三成砂土,這可是崔家特供的官倉好糧!”

轉頭又扯著嗓子衝災民喊:“鄉親們瞧好了!官倉開糴,粟米三十文一鬥,買三鬥送一兩官鹽!拿戶籍竹牌還能賒賬——還不上錢的去鹽場搬三天鹽土,工錢抵債!”

崔家糧倉的牆根底下,賬房先生扒著門縫數運糧的牛車,越數腿越軟:“東家,咱家在黎陽倉摻的砂土足足三成,怎麼到了他這兒”

崔琰陰著臉抓把官倉糧,砂土從指縫漏下去像淌血的沙漏:“好個李平康,拿老子的砂土當刀子使!傳話給各州縣——所有糧船改道洛水,一粒米都不許進魏州地界!再讓漕幫的兄弟在永濟渠鑿冰窟窿,老子要他的冰爬犁全喂了王八!”

管家縮著脖子提醒:“聽說那小子在城北挖了二十個地窖”

崔琰一腳踹翻他:“挖!讓他可勁兒挖!等他把陳糧吃完,老子要讓他跪著舔永濟渠的冰碴子!”

糧市口突然炸開鍋,二十個腰圓膀闊的婆娘掄著鍋鏟沿街罵:“崔家糧鋪黑心肝!砂土摻得比米多!”

墨家小子們抬著摻砂官糧遊街,麻袋底下豁口漏出的砂土在雪地上劃出長長的黃線。有個愣頭青災民抓起砂土要往糧鋪門縫裡撒,被墨九拎著後脖頸拽回來:“傻呀!這砂土留著有用——等禦史台的人來了,咱得給長安城的大人們捎點土特產!”

李平康蹲在鹽垛後頭啃完第三個胡餅,抹著嘴邊的焦黑冷笑:“墨七!去把官倉賬冊謄抄三百份,給各坊裡正挨家挨戶發——讓百姓瞧瞧崔家往官糧裡摻了多少寶貝砂土!”轉身又衝鹽工們吼:“今日多熬三百斤鹽,賣鹽的錢全換成驢車,給老子往周邊州縣運糧——魏州糧貴,咱們就去鄰縣買平價糧!”

暮色裡永濟渠的冰麵哢嚓作響,二十架冰爬犁載著鹽包和銅錢趁夜色出發,車頭掛的硫磺燈晃得漕幫探子睜不開眼。墨九掄起鐵鉤子鑿開冰層,衝拉車的漢子們嚷:“弟兄們加把勁!等鄰縣的粟米運進來,咱們在崔家糧倉門口支鍋熬臘八粥!”李平康裹著熊皮大氅站在冰丘上,手裡攥著塊從官倉糧裡篩出的砂土,遠處崔家糧倉的燈火在風雪裡搖搖晃晃,活像墳頭將滅的紙燈籠。

魏州刺史府的破窗灌進股冷風,吹得案頭二十萬石糧冊嘩啦啦響。李平康咬著半塊凍硬的胡餅蹲在火盆旁,炭灰在黃麻紙上畫出兩道溝——左邊歪歪扭扭寫著“六州六十萬張嘴“,右邊畫著個血盆大口的貔貅,底下標注“崔家糧倉“。

“墨九!“他突然踹翻火盆,火星子濺到房梁上,“拿老子金印來!“炭筆在紙上劃拉出三道狠痕:“第一,貞觀醉每月限購三百斤,這次就在開窖放三百斤——告訴老俞,拿酒換糧!一鬥精米換三錢酒,摻砂土的老子當調料收!“

墨九捧著硯台的手直哆嗦:“殿下。。。。。這會不會。。。。“

“你懂個屁!“李平康蘸著墨汁甩出個酒壇圖案,“胡商最愛這口!告訴波斯佬,捐糧超千石者,老子在酒壇刻他商號名號!“筆鋒突然轉向:“第二,庫房那五十麵鎏金水銀鏡,今年砸三十麵出去!一麵鏡子換三百石粟米,粟裡摻麥麩的加價五成!“

窗外的雪粒子打得瓦片劈啪響,他抓起算籌往地圖上釘:“第三,讓平康坊十大花魁、教坊司二十四樂姬全去洛陽!雪腴皂瑤華膏各備五百套,哪個小娘子募糧超五百石——老子給她寫詩刻在貞觀醉壇子上!“墨九剛要張嘴,被半塊凍餅砸中腦門:“再囉嗦就把你塞酒壇裡當贈品!“

信紙被炭灰熏得發黃,字跡嘛歪歪扭扭:

“俞掌櫃親啟:

一、即日起開窖取酒三百斤,砸鏡三十麵。貞觀醉每錢兌三鬥精米,水銀鏡每麵對三百石粟。 二、邀平康坊紅拂女、教坊司公孫大娘等二十四頭牌在長安義演,募糧超千石者贈鎏金詩牌 三、胡商粟米可折三成糙糧,遣唐使可用珊瑚香料抵價——但老子隻要糧!四、三日內湊不齊五萬石,把你藏的武德九年杏花釀全砸了喂狗!五,也是最重要的在西市給我立起一個功德碑,所有卷糧者的名字和數額都給老子刻上去。李平康“

墨九揣著信筒翻身上馬時,李平康突然拽住韁繩:“再加條附注——告訴胡商們,義賣頭名者,老子送他《蘭亭序》拓本!“他舔著凍裂的嘴唇冷笑:“王羲之的真跡老子沒有,但懷仁和尚集字的碑拓能唬死那幫蠻子!“

六州地圖被炭筆戳出個窟窿,魏州到洛陽的官道在雪地裡劃出血線。李平康蹲在糧垛間扒拉算籌:三百斤酒能換九萬石糧,三十麵鏡子抵九萬石,加上平康坊美人們募糧——這十八萬石足夠撬動崔家糧倉的根基。突然抓起把摻砂陳糧往牆上摔:“墨七!把各州摻砂糧單獨裝袋,等禦史台的老頭子們來驗貨——老子要讓他們帶著砂土回長安告禦狀!“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