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期!
李世民對朝代更迭已經看開了。
說到底,大隋也不過兩代就崩了。
“王朝更迭是曆史常態。”
“但從中吸取前朝教訓才是真正要緊的。”
“大秦敗於苛政,西漢、東漢則毀在外戚專權。”
他邊說邊看向李承乾,語氣格外鄭重:
“承乾,日後若你繼位,一定要以史為鑒。”
“莫重蹈覆轍,毀了我大唐根基。”
李承乾連連點頭:
“父皇所訓,兒臣謹記於心。”
視頻播放完畢,眾多皇帝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
接下來的內容,理應輪到魏晉。
但天幕出現的標題,卻出人意料。
【蜀漢末代皇帝——】
【劉禪,號後主———!】
眾人臉上紛紛露出疑惑。
始皇帝看見這個標題,臉立馬黑了。
“西漢、東漢,怎麼又蹦出來個蜀漢?”
“我大秦三代而終,你大漢能亡三次?”
這叫什麼事!
他已經預感到了——
今後若再和劉邦在彈幕裡交鋒,自己怕是要永遠處於下風!
而漢高祖劉邦看到這一幕,也是一臉驚愕。
“又來一個蜀漢?”
“到底幾次才算亡完?!”
“大秦人三代就完事,我老劉家怎麼就死不了乾淨?!”
劉邦仰望著天幕上那行字,整個人直接愣住了。
這大漢到底要“亡”多少次才甘心?怎麼又“活”過來了?!
可轉念一想——
蜀漢雖也打著“漢”的旗號,但從來就沒有被後人真正視為漢朝的正統延續。
主要原因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劉協是把帝位“合法”禪讓給了曹丕,這算是程序正義。
而劉備稱帝,隻能說是“自封”。
名義上是他漢室宗親,實際上卻無天子詔命,缺乏法統根基。
而且從國力和地盤來看,蜀漢更像是偏居一隅的地方政權。
這根本稱不上中原正統。
但這番場景,依然給不少帝王心頭砸下了重錘。
秦始皇、劉邦、漢武帝這些古早帝王或許還搞不明白其中玄機。
可那些站在曆史後段的帝王們,卻早就知曉“金刀之讖”的份量!
【萬世臣劉】四個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天命歸漢”的象征符號。
東漢複國的劉秀,再次拉起漢室大旗,這一延續就是兩百多年。
這種“複興”精神深深植入了百姓的骨血。
也給後來的帝王加了無形的政治壓力。
到了東漢末年,雖然各地軍閥混戰、天下大亂。
但除了那個昏了頭的袁術,幾乎沒人敢輕易自立為帝。
連擁有半壁江山的曹操,也隻敢稱魏王,不敢直接篡位稱帝。
原因之一,就是“兩漢正統”留下的政治陰影太沉重了。
誰要是搞砸了,那就是背負“篡漢”的曆史罵名。
而一旦劉備真成功複興了大漢——
那天下百姓恐怕都會驚呼:這玩意又回來了?!
先是王莽奪漢,再來劉秀複辟。
現在曹丕篡位,劉備又出來複國。
這大漢簡直像開了掛一樣,怎麼都死不掉!
你要怎麼解釋?
這不就是典型的“天命護漢”劇本?!!
從那刻起,劉氏宗族的地位恐怕要被神化成“受命於天”的存在。
這樣發展下去,中原或許比那個島國更早進入“幕府時代”。
因為朝廷的權力被神化的貴族把持!
這一刻,眾多皇帝的視線不約而同投向天幕之中。
隻見一道低沉又清晰的聲音緩緩傳出——
【我是劉禪,是蜀漢的最後一位皇帝。】
【也是你們曆史書裡那個扶不起的“阿鬥”。】
【是那個在洛陽城中過得太舒服、不願回蜀的安樂公。】
【當年,在長阪坡的槍林箭雨中,我曾隨子龍將軍衝鋒陷陣,七進七出。】
【大家都說我命硬福厚,將來一定大有作為。】
【父親稱漢中王後,我就成了世子。】
【從那天開始,他對我的管教比以前更加嚴格。】
【為了讓我日後有能力重振漢室,他安排我每日苦讀兵書、勤練武藝。】
【當然,閒暇時間,我也會玩玩鬥蛐蛐。】
【父親日理萬機,幾乎見不到人。】
【他的心思全放在江山和兄弟身上。】
【後來在東線戰事失利後,他退回白帝城,開始認真思考我的未來。】
【那日他問我,是否有能力重整漢室山河。】
【我沒有正麵作答,因為我心知肚明,自己不是治國的人才。】
【父親自然也知道我的性格難成大器。】
【於是在臨終前,將我托付給諸葛丞相,並命我拜他為相父。】
【當時我懵懂無知,隻覺得這隻是臨終的叮囑,直到多年後我才理解其中深意。】
【父親這是借丞相的聲望來保我平安周全。】
【後來幾年裡,丞相秉承遺命,五次北伐,六出祁山,鞠躬儘瘁,傾力輔政。】
【那幾年,我對相父唯命是從,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在時,我心裡踏實。】
【然而,當年丞相遠征在外——】
【朝堂之中便有人趁機攪局,而我卻愚昧無知,心中竟生出了對他的一絲懷疑。】
【丞相一生勞碌,何必如此執念於北伐之路?】
【他憑著赫赫戰功,原本可以功成身退,安度晚年。】
【直到他病倒在五丈原的營帳中,終究帶著那份未竟之誌撒手人寰。】
【他,將終身的惋惜,永遠留在了五丈原的秋風中。】
【丞相啊!】
【我離不開丞相,就如同信徒無法割舍聖地耶路撒冷。】
【他雖已離世,可那回蕩在營中的聲音仍回響在我心底。】
【而那封《出師表》的每一句話,如今聽來都字字泣血。】
【從那一刻開始,我不得不親自處理朝政大事。】
【我心如刀絞,既惶恐又迷茫——這江山已無人可依,隻剩我孤身守著殘破的季漢。】
【幸而丞相留下了《出師表》,成為我治政的燈塔。】
【我決定依照丞相文中所述的用人建議,重整官員係統。】
【我把他的職責一分為二,任命蔣琬為尚書令,負責政務,費禕則領兵執戟。】
【隻因我堅信,丞相所推舉之人,必是棟梁之才。】
【就這樣,蜀漢在我手中,又延續了二十九年的國祚。】
【直到那一天,我翻開那封《出師表》,卻發現上麵提及的那些忠臣良將……早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