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刷短視頻,帝王集體破防了! > 第100章 才高八鬥,忠義無雙!此間樂,不思蜀啊!

第100章 才高八鬥,忠義無雙!此間樂,不思蜀啊!(1 / 1)

推荐阅读:

【後來,司馬昭分三路大軍伐蜀,鄧艾繞道陰平而入,如神兵天降,直搗成都。】

【諸葛瞻與其子奮力迎敵,血戰沙場,終雙雙戰死。】

【丞相一門,三代忠義,儘皆殉國。】

【而我,卻在國破之際,選擇了投降。】

【一個孤軍奮戰的將軍,哪怕是皇帝,也可以死得其所。】

【但我這個被無數人依靠的君主,卻無法輕言一死。】

【於是,我從昔日之君,變成了洛陽城中的安樂公。】

【每當深夜來臨,我總會默默回憶起丞相的一言一語,那封《出師表》、還有薑維臨終前的密信……】

【可最後,這一切苦楚和回憶,都融進了洛陽茶餘飯後的玩笑話中。】

【此間樂,不思蜀啊。】

【………】

那個曾讓世人心馳神往的蜀漢,就這樣,在劉禪的獨白裡,悄然化作曆史塵埃。

……

大秦時期。

始皇帝的臉色陰沉如水。

這些畫麵看得他胸口發悶。

大漢滅了又複,複了再滅,總有人願意舉旗再起。

可我大秦呢?

才短短三世,便煙消雲散!

這也太不爭氣了吧!

儘管內心不服,但不得不承認——

那個出身卑微的劉邦,確實有些東西。

一個泥腿子出身,竟能創下四百年的大漢基業。

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政權即便覆滅後,依舊讓後人前赴後繼,為複國奮鬥終生。

要是大秦也有這等國運和忠誠,哪怕倒下了,也能有人舉起‘複秦’的大旗!

……

漢高祖時期。

劉邦長歎一聲,神情複雜。

“這劉禪啊,也算儘力了。”

“雖說最終未能保住大漢,但你要那玩意兒一直續著乾嘛?”

在劉邦眼中,王朝的興亡本就是天命。

時辰到了,不滅都不行。

你看他始皇,掃六合、定天下,還不是二世就完了?

老劉家能把這江山握了四百多年,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不過看到後世子孫,個個都還惦記著漢室,心裡說不出的舒服。

劉禪最後投降,那也是迫於無奈,他並未背叛。

……

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臉色,總算緩和了幾分。

奸臣誤國的確可恨。

但那些守護漢室的劉氏後人,一個比一個讓人欣慰。

哪怕如漢獻帝劉協,明知大勢已去,也曾努力嘗試自救。

隻可惜能力太弱,難以回天。

至於劉禪,雖然最後走向了歸降之路——

但在漢武帝眼裡,那已經是他能做的極限。

“這劉禪的丞相,確實不凡,是難得的輔國之才!”

哪怕隻是從視頻中看到了隻言片語,漢武帝依舊下了斷言。

當年白帝城中,劉備將幼子托付諸葛亮,言道:

“若可輔之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話看似留有餘地,漢武帝卻並不覺得劉備彆有所圖。

他是真誠托付,既托付了兒子,也把整座蜀漢江山交到了諸葛亮手中。

縱使掌握朝政與兵權,孔明卻始終不曾起一絲稱王之心。

劉禪登基後,他恪儘職守,鞠躬儘瘁。

尤其那封《出師表》,一紙丹心,流芳百世!

才高八鬥,忠義無雙。

……

曹魏時期!

曹操端坐於大殿之中,眼望天幕中的畫麵,久久沉默。

臥龍之名,果真名不虛傳,諸葛亮實為曠世奇才。

劉備在遇到他之前,可謂是四麵楚歌,毫無立足之地。

博望坡、新野、赤壁,一次次交鋒,曹操都不得不承認——

他敗在了諸葛亮手上。

不過,他並不惱怒。

儘管劉備靠諸葛亮打下蜀漢基業。

但這天下,終歸還是姓曹。

諸葛亮嘔心瀝血,也不過是延長了蜀漢的壽命罷了。

……

此時,皇宮的深處!

漢獻帝劉協對這些畫麵提不起太大興趣。

蜀漢的命運,似乎和他這個山陽公也沒有太多交集。

與其在這耗時間,他更願意鑽研醫書,為將來養老做打算。

儘管天幕上的主角不是他,劉備依舊感觸良多。

“阿鬥竟是蜀漢最後一位皇帝……”

他低聲歎息,這個結局,其實他並不陌生。

劉禪資質平平,要想振興漢室,談何容易?

可他竟然還能撐這麼多年,已經出乎劉備的預料。

不過,真正讓他動容的,還是諸葛亮的表現。

白帝托孤那刻,劉備心知肚明——

自己絕非做戲,若有朝一日風雨飄搖,唯有孔明堪擔大任。

從隆中走出,諸葛亮便身處危局,背負重任!

三分天下的格局,皆賴他一手謀劃,才有了今日的蜀漢。

可以說,江山半壁,孔明之功!

倘若後人不成器,將這座江山交給孔明,也無可厚非。

他知道,孔明無意篡位,始終以興複漢室為己任。

在他身後,仍堅持遺誌,北伐五次,六出祁山,最終客死五丈原!

“孔明啊……”

劉備老淚縱橫,情緒翻湧,已難言語。

而諸葛亮看完視頻後,輕歎一聲。

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凡人終有歸期。

唯一的遺憾,是儘了全力,仍未能實現恢複漢室的理想。

“亮……未能達成主公所托,深感慚愧。”

劉備立刻打斷他:

“何須自責?你為興漢殫精竭慮,朕感激涕零。”

“若無你,焉有今日之我?”

二人對視,話語儘在目光交彙中。

那些年風雨同舟,此刻儘付眼神之中。

“隻是想不到阿鬥在你之後,竟還能支撐二十餘年,實屬不易。”

劉備語氣中,帶著幾分唏噓與欽佩。

諸葛亮淡然道:“主公未免小覷了殿下。”

在他眼中,劉禪雖非英明絕倫,但也並非庸才。

雖談不上深藏不露,卻也聰明機敏。

他之所以最終歸降,隻是形勢所逼,非是軟弱可欺。

天下大勢已去,負隅頑抗,也無濟於事。

其餘皇帝們看完這視頻,心情卻並不波瀾。

蜀漢偏居一隅,論地利人力皆不敵曹魏,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若非諸葛亮,怕是早已崩潰。

……

貞觀時期!

李世民輕撫胡須,喃喃而語:

“武侯十年治蜀,無一冤獄,蜀人風化。”

諸葛亮不僅兵法出眾,政務上更是一把好手。

在李世民看來,他的治國能力更勝一籌。

而身為大唐名將的李靖,更是對諸葛亮心生敬仰。

蜀地資源匱乏,人口稀少,又被山川所限,戰馬奇缺。

但即便如此,諸葛亮仍能帶領蜀軍與魏軍對峙,實為難得。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