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嬌軟美人二嫁:瘋野糙漢淪陷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兒媳人選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兒媳人選(1 / 1)

推荐阅读:

明氏說銀姑,“你若是這輩子都不見,那我不攔著你,你走吧。”

銀姑低著頭,像個做錯事情的孩子。

隻有在明氏麵前,一身芒刺的她才會柔軟下來。

“早晚都要見,伸頭一刀,縮頭一刀,你怕什麼?”明氏沒好氣地道,“再說,還有映棠在呢!那個倔驢若是還犯倔,不理睬你,那我教你——”

“你把映棠拘在你屋裡,他一天能去八趟,像那癩皮狗似的,趕都趕不走。”

銀姑:“……”

孟映棠笑道:“那我今日就搬到娘的房間去,我陪著娘。”

銀姑雖然不愛笑,但是她並不為難人,也沒有什麼婆婆的架子。

她不用人伺候,事事親力親為,待孟映棠不親熱,但是也不挑刺。

這種關係,其實讓孟映棠鬆了口氣。

上天果然還是憐惜她的,遇到的徐家人,都是極好極好的。

銀姑卻道:“我習慣了自己住。”

“你看你婆婆,哪裡像個婆婆了?你和她開玩笑,她都當真,真是個長不大的傻孩子。”明氏笑道,“行了,渡野也不是洪水猛獸,回來我們一家團聚多好。”

茉莉私下告訴孟映棠,其實銀姑很好很好。

“師父手下有很多習武的丫鬟,她很嚴格,但是待我們也好。”茉莉道,“你知道師父喜歡誰嗎?”

“你?”

“對,姑姑聰明。”

孟映棠心中暗想,你好像,是婆婆的弟子之中,我唯一認識的一個。

你都這麼問了,那答案不是你,還能是陌生人不成?

“因為我習武天賦最好,又最聽話用功,又不愛說話……”

“現在好多了。”孟映棠笑道。

“其實就是習慣。師父不喜歡話多的人,漸漸的,我就不愛說了。”

後來來到徐家,耳濡目染,話也回來了一些。

“但是我一直挺生氣的是,師父更喜歡她的另一個弟子,她的名字叫茯苓。”

“你吃醋了?年紀小的時候,是容易因為小事吃醋,也是正常。”

“不是,我吃醋是應該的。因為師父實在偏心她偏心得厲害。”茉莉道。

孟映棠:“……”

對不起,搞錯了,原來不是懊悔是控訴。

她其實想象不出來銀姑那樣不苟言笑的人,會如何偏愛。

怕是有點消受不起。

反正銀姑多看她兩眼,她都緊張得兩股顫顫。

她覺得婆婆是天生不愛笑。

茉莉道:“茯苓她生得好看,也聽話,不過不如我聰明,也不如我刻苦。”

小孩子哪裡知道以貌取人這回事?

茉莉覺得隻要自己更努力一點,就會成為師父最喜歡的人。

可是,師父最經常誇她,可是好像對茯苓的照顧更多,對茯苓也更寬和。

“……後來,師父見了老夫人一麵,然後就把茯苓送走了。”

“送去了哪裡?”

“送到了九王妃身邊。”

“那個去處不好嗎?”

“是個好去處。但是我原本以為,師父對她有更好安排,然後我就問了師父。師父說——”

茉莉看了孟映棠一眼,又往銀姑的房間方向看了看。

“說什麼?”

“說本來她想讓茯苓給她做兒媳婦的。”茉莉壓低聲音,又有些悔不當初,“早知道,我還那麼努力比什麼?”

她可沒想過嫁人。

武婢也有武婢的精神領袖。

前朝有位女將軍,就是武婢出身,在最危急的時候挺身而出,帶領一城婦孺老弱,守住城池,一戰成名。

茉莉心裡唯有事業。

孟映棠哭笑不得。

銀姑是惦記兒子的。

她擔心兒子的終身大事,所以從身邊選了喜歡的女孩子,悉心培養。

後來見到明氏,明氏應該跟她說起了自己的存在,所以她又把人送走。

九王妃……

明氏不是那種會隨意送人的,她把茯苓送去的地方,一定是很好的。

那這個九王爺,會不會就是他們的靠山?

九王爺……有點陌生。

按理說,王爺應該有封號才對。

難道這位,還太小沒封號?

不對,他都已經娶妻了。

孟映棠心裡留下了疑問。

“所以,”茉莉道,“師父心裡一直是記著自己的兒子,她心裡苦,隻是不說。您也彆添心事,師父做事縝密,並沒有和茯苓提過。也就是事情過去了,我問她,她才告訴我。茯苓現在在九王妃身邊很好。”

也有了喜歡的人,茉莉心裡默默地道。

孟映棠點點頭。

“所以姑姑您不用擔心師父,您隻想著如何吹枕邊風,讓徐將軍不要彆扭就行了。”

孟映棠臉色爆紅,訥訥道:“我沒有,我……”

她沒有吹枕邊風。

可是對上茉莉那戲謔的眼神,她又說不出話來。

好吧,茉莉是知道內情的。

等待的時間過得很慢很慢,孟映棠數著日子,盼望著,盼望著……

在這期間,皇後身體漸漸好轉,已經能出門賞花了。

不過病去如抽絲,還得慢慢調養。

宮中傳出消息,皇上有意讓太子複位。

沒想到的是,皇後竟然不同意。

皇後請求皇上給兒子一塊封地,遠離京城,美其名曰,替皇上鎮守邊陲。

皇後還希望皇上廢了她,讓她跟著兒子去封地。

總而言之,態度就是,離老登越遠越好,此生不複相見。

她越是這般,皇上就越不舍得鬆手。

少年夫妻的種種都浮上心頭。

為了讓皇後回心轉意,皇上要大興土木,給皇後在宮裡再建一座摘星樓。

不過皇後以勞民傷財為由,堅辭不受。

皇後和皇上提起,多年來邊境經常發生戰爭,百姓負擔極重,要休養生息,同時推動變法,讓底層百姓能看到希望。

聽她提起變法,皇上心裡大概是不舒服的。

既沒有否定,也沒有答應,事情就這般擱置下來。

孟映棠聽說後,有些替周先生著急。

但是明氏安慰她,要徐徐圖之。

徐渡野這麼快能調來京城,已經是意外之喜,不能指望所有的事情都能一下稱心如意。

孟映棠想想,也是這個道理。

是她最近太順利了,所以心生浮躁。

等徐渡野的日子難熬,她就抄佛經,做繡活來靜心。

讀書也是不敢忘的,不必先生督促,她日日都學。

她甚至還跟著茉莉學了三腳貓的功夫。

就這樣盼望了三個月,從春末到秋初,徐渡野終於進京了。

他還給孟映棠帶了一份“大禮”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