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加對這種事情早就見怪不怪了,畢竟弗蘭茨經常會用一些離經叛道的人。
至於那種想入非非的小姑娘就更無所謂了,對於絕大多數貴族來說門當戶對遠比喜不喜歡要重要得多。
而對於真正的頂級貴族來說愛情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他們不需要愛情,因為他們並不缺少愛情,絕大多數的聯姻都是利益交換。
擁有一個,甚至數個公開情人的事情在王室之間並不罕見。有些丈夫甚至會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前途鼓勵自己的妻子去做上司的情人。
當然也有人借用情人關係為自己構建權力同盟,比如著名的梅特涅親王就利用他的情人在全歐洲的上流社會中構建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甚至有人稱正是梅特涅和他情人的丈夫們共同構建了梅特涅體係。
所以並沒有什麼人對弗蘭茨的所作所為產生過任何懷疑,一是下半身堡的家傳,二是梅特涅這位老師。
有以上兩點,弗蘭茨就算做得再過火彆人也能理解。要罵也是罵梅特涅,甚至還要對弗蘭茨說一句陛下親自上陣操勞真是辛苦了。
再說一下此時女性的地位,哪怕是宣布《人權宣言》的法國,《拿破侖法典》也規定妻子是丈夫的財產。
在十九世紀的很多時候占有他人妻子=社會地位的證明,有一句諺語這樣說道“看他的情婦,便知其權勢。”
此時的貴族女性被教導要“無知”,這在當時可是實打實的“美德”。
奧爾加的母親便是“無知”的典型,她甚至還主動為尼古拉一世尋找情人。
奧爾加也明白這便是所謂的宮廷智慧,像葉卡捷琳娜大帝那樣的女人畢竟不多。
更何況弗蘭茨就好像有魔力般總是能發掘出各種各樣的人才,這無疑是對國家和家族有利的,她也就聽之任之了。
實際上奧爾加也嘗試過從政,隻不過她真沒有這方麵的天賦,隻能被一群顧問牽著鼻子走,甚至打著她的旗號招搖撞騙。
如果不是弗蘭茨及時發現,奧爾加恐怕會被那些偽學者,真小人騙一輩子。
不過這隻是奧爾加自己的看法,實際上那些人確實是真正的專家,隻不過是發現了更容易賺錢、更容易往上爬的道路從而變得利欲熏心而已。
畢竟以慈善和道德之名斂財可太容易了,甚至這樣做還能讓他們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沒有負擔地去指責他人。
本來這些頂級天才精心編製的騙局最起碼也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被人發覺,到時候即便皇室發現他們也早已不在人世,而且那些被騙的人還會顏麵而掩蓋事實和真相。
然而很可惜此時天才們耗儘心血精心編製的騙局在後世早就遭到了解構,哪怕弗蘭茨依然說不清其中原理,但他可以輕鬆發現這些騙局。
如果弗蘭茨是個普通人,即便發現也毫無意義,畢竟解構騙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理論基礎,還需要公眾和當權者的理解和配合。
但此時弗蘭茨並不需要那麼麻煩,把這些小天才交給秘密警察就能讓事實明白得七七八八,再讓英雄去查英雄,好漢去查好漢,事情很快就會真相大白。
在那之後奧爾加便不再奢望從政,對弗蘭茨更是隻剩下敬佩和仰望。
“為那架飛機取個名字吧。”
奧爾加說道。
“就叫伊卡洛斯吧。”
雖說這個名字帶點悲劇色彩,但航空事業注定要與風險和死亡相伴,弗蘭茨覺得十分應景。
總體來說這一次的試飛遠遠超過了弗蘭茨的預期,最初他覺得十四架原型機,隻要有一架能試飛成功,那他這麼多年就沒白忙活。
結果不但有四架成功起飛,其中有兩架已經達到了飛行者二號的水平,還有一架甚至超過了飛行者三號的紀錄。
但能有這樣的成績卻並非偶然,萊特兄弟作為個人業餘研究者,他們的力量十分有限,僅以資金投入為例。
飛行者二號和飛行者三號的研發投入都不超過一千美元,而且其中大量工作都是由兩人自學完成,兩人的製作水平能不能達到行業標準都是個疑問。
相比之下奧地利帝國的研究者們有國家預算兜底,同時可以動用國家資源包括:奧地利帝國頂級科學家的建議和頂級工匠的支持。
僅僅是隨便一架原型機的投入就可能是萊特兄弟投入的十數倍,這還是在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
如果是個人研究者想要湊齊這些條件,恐怕費用還要提高數倍,想要讓他們通力合作更是難上加難。
但奧地利帝國以國家名義卻能輕易實現這一切,換句話說國家力量遠大於個人,能有此成果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更何況弗蘭茨這位穿越者還提供了最關鍵的框架,讓所有的研究團隊都少走了數十年的彎路。
在後世人眼中此時奧地利帝國的飛機一定十分奇怪,參與試飛的幾乎都是雙翼機,這完全不符合後世人的常識。
畢竟在後世單翼機對雙翼機的優勢可以說是碾壓式的,包括但不限於:更輕的重量,更小的空氣阻力,更低的成本,更廣闊的視野。
放在此時雙翼機巨大的升力卻是壓倒一切的優勢,飛不起來一切理論優勢都是扯淡。
而且此時發動機的功率太低,外加材料強度不夠,即便是能讓單翼機起飛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優勢。
實際上在低速環境下,雙翼機就是更有優勢。飛機發動機的功率超過1000馬力時,飛行速度超過350公裡小時單翼機才能明顯優於雙翼機。
而此時奧地利帝國的柴油發動機還處於早期階段,裝在飛機上的小型發動機通常隻有十幾馬力,重量在50100公斤不等,即便是特製的也不會超過三十馬力。
(萊特兄弟首次使用的發動機重量為72公斤,12馬力。)
如果發動機太重,飛機根本飛不起來。
同理雖然此時蒸汽機的動力更足,但是其誇張的重量根本不可能按在木製飛機上,如果體型太小則會導致動力不足,所以直到柴油機出現,飛機工藝才實現突破。
在降落方麵隻能說還需更多的嘗試來積累經驗,加裝了發動機等儀器的飛機要比之前的滑翔機重幾倍勢能更大,所以之前的經驗無法直接套用。
不過隨著材料的升級和經驗的積累,這些問題並不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