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逃生安全方麵,其實奧地利帝國早就研究出了降落傘。但此時奧地利帝國的飛機都是雙翼結構加開放式座艙,飛行員想從高速飛行的飛機中爬出來都不太容易。
先不說降落傘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隻說降落傘本身,高度不夠使用降落傘毫無意義。
尤其是早期的降落傘開傘速度相當慢,很容易出現在降落傘還未完全展開人就先落地的情況。
另一方麵更加諷刺的是,早期降落傘最經常發生的事故就是降落傘打開之後纏繞上的機翼或者螺旋槳。
此外實戰中飛行員可能會麵臨飛機失控、翻滾、俯衝、甚至起火等情況,此時想從狹窄的座艙中爬出來本身就是極其危險且需要時間的高難度動作。
所以試飛員們寧願繼續在飛機中搏一把也不願意跳傘。
其實哪怕是到了一戰時期,跳傘的存活率也非常低。
英國,倫敦。
轟轟烈烈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剛剛結束,政府、民眾、廠商還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中,巴貝奇悄悄的來到一座公墓前。
約瑟夫·克萊門特,17796131844228,享年64歲。
巴貝奇在這座墳墓前站了很久,不過並沒有悼念的哀傷,反而是滿腔怒火。即便是過去了很多年,即便是對方已經死了,巴貝奇也無法原諒約瑟夫·克萊門特的所作所為。
曾經的巴貝奇被稱為計算的天才,而約瑟夫·克萊門特則被稱為機械的天才,以微米級精密加工聞名於世,發明了諸多實用技術,被後世譽為“精密製造之父”,曾任倫敦機械學會首席工程師和首任主席。
1823年巴貝奇說服英國政府投資兩萬英鎊製造差分機,當時擔任總工程師的正是約瑟夫·克萊門特。
兩位在各自領域的頂尖天才剛一接觸便擦出了火花,約瑟夫·克萊門特的團隊為巴貝奇手工打製了超過兩萬五千個零件,最終於1832年完成了差分機的原型。
但這台差分機卻滿足不了巴貝奇對計算的渴望,他想要造出更加完美的分析機。
此時約瑟夫·克萊門特卻在上交給英國政府的報告中捅了巴貝奇一刀,他認為巴貝奇就是個瘋子,分析機根本不可能成功。
英國政府也受夠了巴貝奇的反複無常和歇斯底裡,當時的英國首相甚至公開稱巴貝奇的分析機就是個燒錢機器。
這一次英國政府決定停止對巴貝奇研究的投資,這讓把全部身家都壓上的巴貝奇感受到了背叛,並且在實際上破了產。
更讓巴貝奇氣憤的是約瑟夫·克萊門特在此時居然落井下石,約瑟夫·克萊門特以巴貝奇拖欠工資為由將分析機的零件和設計圖紙全部據為己有用來抵扣自己的薪資。
雙方因此多次訴諸公堂,最終約瑟夫·克萊門特也遭遇了背叛,窮困潦倒而死,巴貝奇則是遠走他鄉。
此前巴貝奇在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了一枚金獎,不過並不是因為分析機,那畢竟是奧地利帝國的絕密。
巴貝奇隻是拿出一台多年前就完成的簡易計算器便獲得了一片讚譽之聲,雖說他的設計確實超前,但更多的卻是評委在賣奧地利帝國麵子。
這款簡易計算器隻是巴貝奇的早期作品,奧地利帝國並不害怕英國人進行仿製,但實際上弗蘭茨低估了巴貝奇在英國的惡名,英國政府完全沒將其發明當成一回事,那些英國評委們甚至在私下裡不停譏諷巴貝奇“耗錢的機器”。
巴貝奇將自己剛剛獲得的金牌丟在了約瑟夫·克萊門特的墳墓前,臨走前還吐了一口口水。
不過巴貝奇在離開英國之前還是花費500英鎊從約瑟夫·克萊門特的遺孀和學徒手中買走了其專利和手稿。
隨著遠東地區起義的不斷擴大,東西方之間的貿易終於受到了影響,尤其是絲綢的價格正在不斷攀升。
約翰·西納拿出了一份報告。
“陛下,如果此時我們將手中的絲綢拋售,那麼將獲利150,並且會讓法國人的高檔絲綢無處可賣。”
看到弗蘭茨搖了搖頭,約翰·西納又補充道。
“布魯克男爵也支持我的看法,絲綢的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現在正是我們出手的好時機,同時還能打擊法國人,何樂而不為呢?”
約翰·西納十分自信,他的分析也沒有什麼錯。但弗蘭茨是個穿越者,他就是知道這場戰爭不會輕易結束。
“約翰·西納先生,腐朽的清王朝恐怕沒您想象中那麼強大。而且我希望我們威尼斯的絲綢也能賣出裡昂絲綢的價格。”
弗蘭茨十分篤定地說道,但約翰·西納卻難以置信地說道。
“這怎麼可能?清王朝有足足八十萬軍隊!除非是遇到英國人那樣的海盜,否則在陸地上,他們一人一口口水都能淹沒一座村莊。”
很明顯約翰·西納不太清楚清朝有多大,如果隻有法國大小,那麼八十萬人確實嚇人,隻可惜清朝的疆土太大,所謂的八十萬大軍根本不可能聚集在一起。
不過這個問題並不重要,弗蘭茨隻是笑了笑。
約翰·西納也意識到自己並非什麼軍事專家,而眼前的皇帝陛下是真正百戰百勝的統帥,自己的行為明顯有些托大。
“陛下,我雖然不懂軍事,但威尼斯的絲綢永遠也賣不出裡昂絲綢的價格。上流社會對威尼斯絲綢的認可度太低,而且兩者在手感、工藝等方麵也確實存在差距。”
其實在70年前,裡昂絲綢還不是奢侈品,與威尼斯競爭的也主要是產量和價格。
曾經由於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廉價勞動力,以及組織模式等各種因素使裡昂絲綢的生產成本更低,產量更大。
隨著近代化學科技的發展,裡昂絲綢才在質量上勝過威尼斯絲綢,裡昂絲綢以更多的顏色和不易掉色的品質贏得市場的認可。
曾經的法國如日中天,而威尼斯卻早已日薄西山,裡昂絲綢甚至一度殺進了威尼斯本地市場。
尤其是在反法戰爭期間,威尼斯的絲綢產業遭到了法國人的全麵打壓,從此一蹶不振。
此外不得不說法國人在搞奢侈品方麵真的很有一手,法國商人利用法國強大的影響力終於將裡昂絲綢包裝成了奢侈品。
然而在奧地利帝國接手之後,威尼斯的市場得到了保護,絲綢產業的規模和技術都已經遠勝往昔,至少不比裡昂差。
但即便如此,此時同樣一匹絲綢,產自威尼斯的絲綢價格隻能賣到裡昂絲綢價格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