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 第七章 軍政改製動河北

第七章 軍政改製動河北(1 / 1)

推荐阅读:

卻此兩將何人。

一個高開道,一個王伏寶。

高開道原起事於漁陽等郡,熟悉當地情況,擇他為平定高曇晟之亂的主將,不奇怪。

卻王伏寶,雖然他也熟悉河北北部的情況,之前為竇建德部將時,曾與盤踞上穀郡的宋金剛等交過戰,但問題就出在他是竇建德舊將的這個身份上!群臣誰不知曉,竇建德就在不久前,企圖叛亂,李善道出於各種考慮,暫時即便沒殺他,但也將他形同軟禁了,王伏寶作為竇建德的舊將,在這個時候,——李善道卻要用他,帶兵出戰?難道就不怕王伏寶借此叛逃?

李善道對此,自有主意。

他下到殿中,扶起拜謝恩德的王伏寶,拍了拍他的胳臂,溫和地說道:“伏寶,我知你為何這般激動。一事歸一事,一人歸一人。竇建德故你舊主,然我豈無識人之明?你與竇建德大大不同,你忠心耿耿,是個忠義之士。大破宇文化及此戰,你與薛萬徹為我奇兵,截斷了宇文化及主力北竄之路,力戰有功,這些,我與眾臣皆看在眼裡。今日用你,正是因為你的忠誠與勇猛。此番出征,你不必存慮不安,且安心領軍,聽高開道節製,凱旋之日,我必重賞。”

王伏寶這麼個魁碩的漢子,淚流滿麵,他嗚咽著說道:“大王厚恩如山,臣不知何以為報!”

事實上,李善道之所以大膽任用王伏寶,倒也不僅是他所說的緣故。

另外還有個深層次的原因,便是早前在竇建德帳下時,王伏寶固為竇建德帳下頭號大將,可也因此,竇建德帳下其餘的諸將,曹旦、高雅賢等,頗有眼紅他者,常私下向竇建德進讒言,竇建德對他實亦頗有忌憚。王伏寶對此,也有感知。換言之,亦就是說,王伏寶對竇建德並不是毫無二心,而是心有芥蒂。既然如此,對李善道言之,此即王伏寶的可用之處了。

話到此處,不妨再多說一句。

卻是說了,縱然王伏寶可用,可難道李善道軍中,就沒有彆的將領可用了?

莫不是就非得王伏寶才能擔當此任?當然也不是如此。所以選王伏寶與高開道共往平叛,是出於李善道的另一個考慮,便是關於怎麼樣做,才能在竇建德的舊部將士現皆已知竇建德謀亂不成、反被軟禁的情況下,將他這數萬舊部的憂慮化解,以及徹底消化掉的問題!

王伏寶作為昔日竇建德帳下的頭號大將,在竇建德的舊部將士中威望很高,重用他,就相當於向竇建德的舊部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李善道是不會因竇建德,而株連其舊部的。隻要忠誠於新主,就能得重用。這樣一來,不但就能化解竇部疑慮,且有助於將之完全統合。

李善道笑道:“方賴將軍為我平亂,安定地方,將軍昂藏之驅,怎反涕如婦兒?”令王湛德取來汗巾,親手為他擦去了眼淚,略微措辭,並且親自正式宣布了對高開道、王伏寶兩人的任命,令道,“授高開道冀北道行軍總管,授王伏寶亞將。即日整軍北上,平定高曇晟之亂!”

高開道、王伏寶齊聲領命。

叫他兩人回班還立,李善道自還主座。

坐下後,他又吩咐高開道、王伏寶,說道:“開道、伏寶,高曇晟聚眾雖報稱已近萬人,然兩位將軍驍悍敢戰,智勇雙全,熟悉當地地理,各有威名於地方,料將其殲之,必定不難。我另有一任,托付兩位將軍。即,蕩平高曇晟後,你兩人暫駐涿郡,修繕邊塞,整訓軍馬,嚴防突厥再次入寇!凡有突厥遊騎南下進掠,侵擾邊民者,一概殲之,勿得放縱!”

高開道、王伏寶趕緊又出列,躬身應諾。

聞得李善道此令,魏征等皆無異議,卻殿中群臣之中,當即便有一人出列,進言說道:“大王,裴侍郎方才建言,可借宇文化及之頭,分化突厥與劉武周、李淵之盟。臣竊以為,若於此際,行此策之前,卻邊塞與突厥生起戰端,恐稍不利也。乞懇大王斟酌。”

進言之人,花甲之齡,個頭不高,骨架粗壯,長相醜陋,臉型狹長、眉骨凸起、眼窩深陷、鼻鉤如鷹喙,聳膊成山字,埋肩畏出頭,整個人看起來,貌類猿猴。卻此人乃是歐陽詢,係於宇文化及兵敗之後,與裴矩等一並被漢軍俘獲到的。李善道知其名,因將他也留用了。

“歐陽公,你之此言,我有一比,是為‘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善道摸著短髭,笑道,“裴公之策,誠然良策,可要想達成分化突厥與劉武周、李淵之盟的目的,隻一味示好,遠遠不夠。胡夷之性,畏威而不懷德。若不顯我軍威,突厥豈會肯聽我言?邊塞嚴防,正是為分化之策鋪路,先教突厥知知我漢軍的威風,其後,咱們講的話,它才會聽得進去。”

歐陽詢狀貌醜陋,聰悟絕倫,生於南朝陳,仕於隋,也是個見多博聞之士,他焉會不知李善道說的這個道理?無非是故意進諫,以期尋個奉承李善道的機會罷了。

因一聞李善道的回答,他便當即行禮,說道:“大王英明,臣不及也。”退回了班次中。

李善道說道:“歐陽公雖然有些多慮,不過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對付突厥,一味示好不成,一味示威也不成。須得恩威並施,方能起到效果。”視線又再一次落在裴矩的身上,“裴公,我有一任,欲借公名,就不知公舍不舍得公子,出任北塞,受風霜之苦?”

裴矩出班,俯身應道:“大王但有差遣,臣與臣子焉敢有違?”

“好!裴公,公子從你入我朝後,我尚未給以辟除。我意,便借此機,先以宣慰冀北道大使此職屈之,勞公子隨高、王二將軍北上,專責主理與突厥之交涉事宜,公意下何如?”

所謂“公子”,指的是裴矩的兒子裴宣機。裴宣機與裴矩一塊兒被俘,李善道對他還沒任用。因是裴宣機不在殿中。裴矩代子謝恩:“臣代犬子,叩謝大王天恩!”

“公熟知突厥風土。到了涿郡,具體宜當怎麼與突厥打交道,公不妨可事先提點一下公子。”

用裴宣機去和突厥打交道,看中的正是裴矩對突厥的熟知。裴宣機耳濡目染,對突厥本就有所了解,再有裴矩在背後給他指點,這個差事,裴宣機應該能完成得不錯。

裴矩領命,應道:“大王放心,臣必叮囑犬子,儘心竭力,不辱王命!”

三件要緊的事,至此朝議完畢。

李善道放鬆了態度,與新舊眾臣,改為閒談,又說了些彆事,見近午時,就傳令設宴,款待群臣。席間,談及邊塞風情,李善道笑談往昔戰事,眾臣應承,君臣之間,和洽十分。

宴罷,諸臣拜辭。

……

李善道留下了魏征、於誌寧、屈突通、李靖、高曦、裴矩等數人,另有兩樁事與他們商議。比之追剿宇文化及等三事,雖這兩樁事,不如之急切,然若比之重要性,這兩樁事,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緊要”,長遠來說,遠比追剿宇文化及等三事重要得多,是關乎到國運的大計。

一個,便是李善道與裴矩等提及過的“完善典章製度”。

一個,是軍製上,李善道也打算做個完善、調整。

與諸臣移步殿邊的小堂,李善道和魏征等就此兩事,細細計議,直到夜深方才暫止。商議出了一個大致框架。具體的內容,李善道指示魏征、屈突通等,分頭再作詳細籌劃。典章製度這塊兒,由魏征、裴矩等全權負責;軍製的完善、調整由屈突通、李靖、高曦等全權負責。

無須贅述。

隻說數日後,兩個方麵的籌劃初見成效,魏征等人擬定了典章製度的細則,屈突通等提交了軍製改革方案。李善道審閱後,頗為滿意,遂下令宣旨,頒布推行。

典章官製方麵,依隋舊製,參酌時宜,確立了三省六部之製!

設尚書省,總領政務,暫未設尚書令,以魏征為尚書左仆射,遷裴矩為尚書右仆射。

下設六部尚書,分掌吏、戶、禮、兵、刑、工各任。六部尚書及副手侍郎等職的出任臣工,均由李善道親自選定,或為舊臣,或為新臣,俱一時之選,無不才乾出眾之士。

各部既定,政務井然,朝野上下,氣象一新。

又設門下省,以於誌寧為長吏納言,掌審議封駁,確保政令通達無阻。又設內史省,掌機要詔令,與尚書省一樣,暫也未設長吏,任薛收為內史侍郎,王宣德等為內史舍人等。

三省六部以外,又設主掌監察百官、彈劾違法的禦史台,與負責審理重大案件的最高司法審判機構大理寺等機構;又設分掌祭祀、膳食、儀仗、王室事務、車馬、外交、農業、財政等具體事務的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的等機構,——這九個機構合稱“九寺”,長吏稱卿,副手稱少卿;又設負責教育的國子監、手工業製造的少府監、工程建設的將作監、兵器製造的軍器監、水利和航運的都水監等機構,——合稱“五監”,長吏稱監,副手稱少監;又設管理倉儲的太倉監等等。

也是分彆從老臣與新臣中,選擇了合適的可用之才,任為這些機構的官吏。

李善道起事已經兩年多了,直到現下,這才算是從形式上正經地構建起了新朝行政的骨架。

軍製改革方麵,李善道采納屈突通等人的方案,裁汰冗兵,強化精銳,並亦依隋製,完善確立了衛府軍的製度,設立了十六衛府,分掌宮禁宿衛及征伐之事。

每衛府設大將軍一人,副將兩人。

以劉黑闥為左衛大將軍,以屈突通為右衛大將軍,王須達、李靖、黃君漢、高曦、高延霸、宋金剛等等諸將,分彆出任其它各衛府的大將軍之職。各衛府副將亦由李善道精心挑選,也是糅合了老臣、新臣。並及各衛府的長史等任,亦均由李善道親自選任。

十六衛的這個府兵製度,說來承襲的是隋之舊製。

但與隋的十六衛,李善道目前的這個十六衛,事實上還是有些與之不同。

隋的十六衛的基礎,是建立在遍布帝國各郡縣的諸多折衝府之上。李善道當前隻有河北、河東的一半地域,在其治下,他沒有足夠的郡縣地方上的折衝府,來做他這十六衛的兵源基礎,並且河北、河東等地原有的折衝府也多已遭到了破壞,故其十六衛府的設立,更多依托的是其現有的兵力,而非傳統的郡縣折衝府體係。——某種程度來說,他的這個十六衛,其實更接近後世的“野戰軍”製度,每一個衛府,暫定員一萬兩千人,近類於後世的一個野戰師。

每個衛府,皆是步騎混雜,以步卒為主。

得益於汲縣之戰繳獲的堆積如山的兵械,還有大量因歸路斷絕而投降的關中驍果,李善道麾下,不僅步卒的力量得到了增強,騎兵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擴充。

十六衛之外,專門又組建了兩支騎兵部隊,分名“驍騎”、“突騎”,各轄騎兵五千。主將,也稱大將軍,品秩與十六衛的主將相同。兩騎軍的主將,任給了蕭裕、獨孤神秀。

屈突通、李靖等提交的軍製完善、改革方案,大體分為兩個部分。

野戰軍是一個部分;地方守備是一個部分。

地方守備這塊兒上,同樣采用隋製,他們建議,由郡兵、縣兵單獨的列成一個係統,由郡都尉、縣尉統領,專門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清剿盜匪等任。地方守備體係獨立運作的話,能有效分擔十六衛的治安壓力,可使衛府軍專注對外征伐。李善道很讚成他們的此議,也采納了。

屈突通、李靖又建議,為保證穩定的兵源補給,可先將河北的府兵舊製恢複,——河東等地,可以等到更加穩定之後再說,於諸郡舊有之折衝府的根基上,重建軍府,重召府兵,授予土地,農時耕種,閒時操練,戰時聽調。又此外,河北畢竟隻是一州,如果全靠義務兵,兵源還是比較有限,故建議同時推行募兵製,廣募壯勇義士從軍,以作府兵的補充。

這兩個提議,深合李善道之意,亦都采用了。

卻隨著一係列關於典章官製、軍隊正規化的敕令頒下,如同驚雷,炸響河北各郡。

從明確的三省六部行政架構,到清晰的十六衛府體係,再到野戰軍、警備兵、府兵、募兵層級分明、職責明確的軍事力量劃分,一套完整、高效、適應亂世爭霸又著眼未來的國家機器藍圖,清晰地展現在了河北士民的眼前!但凡有知之士,無不從中感受到了一種自戰亂以來久違的力量感與秩序感。這不僅是權力的分配,更是一個新王朝崛起的基石正在被奠定。

秋季的陽光正好,灑落河北大地。

清爽的風掠過,卷起落葉,打著旋兒飛向高遠的、湛藍如洗的晴空。

李善道軍政製度改革的諸項舉措,不僅在河北郡縣產生了巨大影響,且傳及到了周邊諸侯。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