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洛水,由西南向東北翻湧流淌。
貫穿了洛陽這座古城。
秋風裡裹挾著水氣、草木焚燒的焦糊味和濃得化不開的血腥。卻此際的洛水南北兩岸,洛陽城的東麵、北麵,護城河外,昔日豐饒的原野被黑壓壓的魏軍連陣覆蓋,如同鋪開的巨獸鱗甲。如林的旌旗招展陣中,一隊隊魏軍將士,推著各類的攻城器械,殺聲震天地正兩麵猛攻!
城東,上春門南,戰況方酣。
牛進達喘著粗氣,從一架雲梯上,退了下來。
木屑、碎裂的盾牌和扭曲的肢體,混雜在被敵我傷亡將士鮮血染紅的泥土中。
他身上的鐵甲布滿了刀痕箭孔,頭盔側麵一道深可見骨的裂痕,邊緣翻卷著,鮮血混著汗水淌下,糊住了他一隻眼睛。他隨手用滿是血汙的臂甲抹了一把,露出布滿血絲的眼眸,裡麵燃燒著不甘的怒火。雲梯邊上,幾十名剛才還跟著他奮勇攀爬的敢死隊士卒,此刻大都已變成冰冷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血水上,身上插滿了箭矢。
城牆上方守軍的歡呼聲、檑木滾落的沉悶聲響,清晰可聞。
一支流矢帶著尖銳的破空聲,狠狠釘在他腳邊的地上,箭羽猶自顫動。
他望了望附近幾架雲梯上,仍在冒著矢石、頑強攀登的彆部兵士,吐出了口血水,罵了句“狗娘養的”,揪住一個軍將,問道:“徐大將軍呢?”
這軍將指向後邊數裡外高聳的望樓:“大將軍在望樓上督戰。”
牛進達抬頭望去,果然約略瞧見幾個人影,矗立在望樓頂端,便喝令這軍將:“帶上一隊死士,入你娘的,再給老子衝一陣!”自則便大步往望樓而去。
……
秋風穿過層層的軍陣,卷著城北、城東合計一二十裡長攻城戰場的濃烈血腥、刺鼻的焦臭,吹到望樓上邊。聶黑闥、劉胡兒、鄭苟子等親信諸將的隨從下,徐世績這時正立在望樓靠西的一側,俯瞰前線的激烈戰鬥。勁風鼓蕩他的披風,入目所見,是一幅宏大而殘酷的畫卷。
洛水如一條玉帶穿城而過,將洛陽這座雄城分割成南北兩個部分。
參與今日攻城此戰的數萬魏軍,從東、北兩麵將洛陽城圍困。旗如海,甲如潮,呐喊聲震天動地。股股濃黑的煙柱升騰而起,或是被守卒點燃的攻城器械、或是因攻城魏軍投擲到城頭的火油罐而引發的城頭大火。喊殺聲、金鐵交鳴聲、垂死者的慘嚎聲、鼓角聲、投石機拋射巨石的呼嘯聲,從四麵八方而來,彙聚成撼動天地的巨聲,反複衝擊著這座搖搖欲墜的帝都。
目之所及,綿長的城牆上下,無數魏軍士卒如同蟻群般攀附、搏殺、翻滾、墜落。
箭如飛蝗,在城頭上下穿梭,劃出道道死亡的軌跡。護城河早已被屍體和填壕的土袋塞滿,渾濁的水麵漂浮著各種殘破的雜物,散發的惡臭味,望樓上可以聞到。
總攻已進入第四日。
前三日的鏖戰,皆是從早入夜,未有停歇,城上、城下屍山血海,卻未能撕開洛陽的防線。
王世充這個老對手,再次展現了他令人心悸的堅韌。
徐世績的目光,凝重地投望前邊自己負責的上春門南部這段城牆方位,戰鬥慘烈,但進展有限。他的目光不覺又投向東北方十餘裡外的位置,此處是李密中軍所在。遙見有上萬步卒、數千精騎,正列陣待命,李密的大纛,隔得遠,他望不到,但可想象得出此際必正矗立衝天。
就在此際,急促的腳步聲在望樓木梯上響起。
牛進達帶著一身血腥氣奔了上來。
“大將軍!”牛進達聲音嘶啞,帶著攻城未果的焦躁和惱恨,“賊守卒藏了強弩數十架。入他娘的,俺親率死士三登,不能攻上城頭。請大將軍再撥精銳一部與俺。俺再衝上一衝!”
卻這牛進達,原是隋將,降李密後,因其驍勇,被選入內軍驃騎,深得李密信用。此番總攻洛陽,他被李密派到徐世績部中,“協助”攻打城東。徐世績自心知肚明,名為“協助”,實則這個牛進達,擔負的恐怕是“監軍”之任。——不單單是徐世績部中被李密派了牛進達“相助”,包括單雄信等其它瓦崗舊係、從附義軍的各部,亦都被李密派了親信將領分彆“助戰”。
徐世績落目在他染血的頭盔和頭盔的裂痕上,看了眼他身後空蕩蕩的樓梯口,沒有多餘的表情,相當禮重的姿態,應聲說道:“攻城今已第四日。將軍連著四日,血戰不休,體力吃得消麼?若是累了,不妨可暫撤下,作些休整。俺另調彆將代將軍進戰。”
“累甚麼?魏公嚴令,此次必將洛陽攻克!俺久受魏公厚養,怎敢退縮!大將軍,你放心就是,俺還能戰。隻是大將軍上午撥給俺的兩團精銳,死傷殆儘,敢請大將軍再給俺撥些增援。”
這個牛進達,確是員悍將。他雖然大概擔負著“監軍”的任務,但在這三天多的攻城中,他並沒有隻在後方監督徐世績揮軍攻城,而是身在前線,親自率隊附城。
徐世績點了點頭,令左右取來了新的兜鍪一頂,送給牛進達,隨後即令望樓上隨從一將:“黑闥,點你本部銳卒五百,你親自帶著,聽牛將軍差遣。務必奮勇向前,不得有誤。”
被令之將身材敦實、麵色黝黑,是聶黑闥。
聶黑闥領命,轉身下樓點兵。
牛進達抱了個拳,說道:“多謝大將軍!入他娘,老子就不信了,這城頭是鐵打的?老子攻不下來?大將軍就請在此觀戰,瞧著俺牛進達,是怎麼攻上城頭,為魏公先登!”話音落地,換上新的兜鍪,再向徐世績行了個軍禮,轉身就也下了望樓。
待牛進達的身影消失在望樓的樓梯口,徐世績旁邊一人咳嗽了聲,說道:“大將軍?”
“怎麼了?”
說話這人是鄭苟子,說道:“牛將軍打仗不要命,是夠勇猛,可不要命,是他的事,他卻一再請求大將軍調精兵與他,跟著他送死。前前後後,加上這次的五百精銳,大將軍已調千餘精卒給他了。——這一次,大將軍還令聶將軍亦跟著他上陣。大將軍,這次他要還是登不上城,他再來向大將軍索要精兵?如何是好?總不能真就事事隨他,將我部精兵儘毀戰中吧?”
劉胡兒忍不住亦開口,抱怨說道:“魏公也是,調牛將軍來我軍中助陣,說來是助陣,但隻調了牛將軍一人,卻沒給牛將軍部曲。搞得牛將軍一上陣,就問大將軍索精兵,這簡直!”
望樓上沒有外人,俱鄭苟子等這些,徐世績在瓦崗時便已為心腹的諸人,可饒如此,聞得鄭苟子、劉胡兒此言,徐世績登變了臉色,方才對牛進達的客氣禮敬,化作了恚怒斥責。
他怒道:“胡言亂語甚麼?不聞牛將軍言語?受魏公厚養者,隻他一人不成?我等誰個不是?牛將軍有此報效魏公之心,我等就沒有麼?莫說精銳打完,隻要能有助於為魏公攻下洛陽,便是將你我這身皮囊搭進去,又有何懼?爾等若再敢多言,休怪俺軍法無情!”
鄭苟子、劉胡兒等麵麵相顧,不敢再有多說。
望樓下,出戰的鼓聲擊響。兵器甲葉的碰撞聲中,一支五百人的甲士,在聶黑闥的率領下,跟隨著牛進達,從望樓邊經過,穿越過一層層的中軍、前線陣地,撲向了上春門南部戰場。
徐世績的視線,隨著他們,再一次地投向了上春門巍峨的城樓。
眼見得到了戰場,這五百甲士略作整頓,接著便被分為兩隊,一隊由聶黑闥帶領,推動撞車,撞擊城門;一隊由牛進達率領,攀爬雲梯,進攻城頭。而激烈的戰鬥才剛又打響。
一陣不同尋常的巨大喧囂聲浪,猛地從西北方向的城北戰場席卷而來!
這聲音如同海嘯,瞬間壓過了城東這邊的廝殺!
……
如上所述,洛陽城跨洛水而建,洛水將城區分為了南北兩部分。
城東麵有三個門,各是上春門、建春門、永通門。建春門和永通門在洛水南岸,也就是城東的南邊;北岸,即城東的北邊,僅有一個上春門。城東北邊,上春門這塊大戰場的進戰,是由單雄信、徐世績兩部兵馬負責。單雄信負責上春門北部城牆段的進攻,徐世績則負責南部。
至於城北方向,不算宮門,有兩個城門,東邊的叫喜寧門,西邊的叫徽安門。
——所謂“宮門”,洛陽城的布局是這樣的:洛陽城係由宮城、外城組成。宮城在城之西北部,位處洛水北岸。宮城的東邊和洛水南岸的整個洛陽城區南部,主要是居民區和商業區。宮城與外城分開,有獨立的城牆,因此也就有獨立的專供出入宮城的宮門。
徐世績負責的這段戰場,離城北不遠,是以不僅喧囂聲他能聽到,城北的一些情況,他亦能望到。這突如其來的巨大喧囂,便是來自靠近城東的喜寧門方向!他急轉眼,凝神望去。
隻見城北,喜寧門外,塵頭驟起!
一隊騎兵,人數約在千餘,從洞開的喜寧門內狂湧而出!當先一杆將旗,迎風招展,上書“虎賁郎將楊”幾個字!與洛陽守軍已經交戰年餘,對守軍諸將,徐世績等皆是再熟悉不過。望見這麵將旗,徐世績當即就知道了出戰的這支騎兵主將是誰,卻是以悍勇聞名的驍將楊公卿!
徐世績眯眼遠眺,望見一將,應就是楊公卿,一馬當先,長槊舞刺,勢不可擋。他與他率領的這支出戰守騎,目標明確,直撲剛開到喜寧門外、正在組織攻城的劉德敏部!
——此次總攻洛陽,李密將攻城戰場,總的劃為了兩塊。一塊城東,前線主將是王伯當,徐世績、單雄信等皆從其節製;一塊城北,前線主將是裴仁基,羅士信、劉德敏等皆從其節製。
劉德敏部此是接替彆部上陣,其部將士抬著雲梯、推著衝車,剛到喜寧門附近,後續的攻城兵馬,部分甚至還沒過護城河,這個時候,正是最脆弱的時刻。
猝不及防的,被這支精銳的隋騎從側麵攔腰衝擊,頓時大亂!
“穩住!結陣!鉤鐮手上前!長矛手頂住!”劉德敏的驚吼聲,在混亂中顯得動人心魄。
他奮力劈翻一名衝到近前的隋軍騎兵,但左肩幾乎同時,被一支近距離射來的隋騎弩箭穿透,鮮血飆射!他叫了聲,踉蹌後退,十餘親兵拚死搶上,護其四麵。
這千餘隋騎,風馳電掣,如燒紅的烙鐵切入油脂,撞入劉德敏還未成陣型的數千步卒隊中,肆意攪動、踐踏。劉部將士的長矛未及豎起,將士便被撞飛,盾牌在馬蹄下碎裂,士卒的慘叫聲、戰馬的嘶鳴聲、兵刃的撞擊聲此起彼伏,場麵一時,極是慘烈。
魏軍北部的攻城陣線,在喜寧門外被硬生生撕開了一個缺口,並有擴張之勢!
徐世績望到了這一幕,神色微變,正在遲疑,要不要分兵趕去幫助劉德敏的時候,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東北方向十餘裡外,李密中軍處,一支數百人的騎兵離陣馳出,殺將趕來。
這支騎兵,隻五百騎,氣勢卻如千軍萬馬,清一色的玄色重甲,戰馬亦披著精良的具裝。
當先一員騎將,兜鍪上的紅纓如同跳動的火焰,丈八大槊在手,閃爍奪目的寒光,腰邊懸掛鐵鐧一根,鞍側掛著強弓、箭囊,跨下黑馬,嘶鳴如雷,高大神駿,奔如閃電。
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後斜挑著的將旗,旗幟邊緣鑲著醒目的赤紅牙邊,迎風招展!
這支玄甲騎兵速度奇快,十餘裡地,轉瞬馳過。
過了護城河,到至城北喜寧門外。
沒有絲毫猶豫,這支魏騎,以紅纓騎將為鋒,在劉德敏部數千兵馬潰散、城北數萬各部攻城魏軍因此震動的背景下,凶狠地楔入進了楊公卿所部千餘騎兵的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