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暮漢昭唐 > 第二百二十四章帶頭大哥

第二百二十四章帶頭大哥(1 / 1)

推荐阅读:

“郭君,袁術被大王所擒,今勸降偽陳應是不難。”

馬車上,荀諶與郭圖同坐於車駕上,說道。

荀諶本應前往淮南,勸說曹操出兵助張虞討袁。然不料張虞速敗陳軍,並擒獲袁術,失去了出使曹操的必要性。於是張虞在圉城之役後,遣人急馳召回荀諶,變更任務,改為出使宛城,與郭圖同勸陳袁投降。

郭圖氣定神閒,笑道:“大王將納袁術之女為妃,並封袁術為汝陽侯,食邑萬戶,已是表露禮遇。陳人兵敗喪膽,今見我軍善待,豈會不同意?”

荀諶說道:“若大王封袁術為公,陳袁歸降應是不難。”

郭圖微挑眉毛,說道:“陳國篡漢室之位,今封袁術為公,豈不以陳為前朝,故大王豈會為之?唐之前朝為漢室,而非篡立之陳室。天下能授領公爵者,蓋唯漢天子一人。”

袁術在歸降之初,與張虞關於爵位談判時,實際上想看張虞是否願承認陳國為前朝?

畢竟依照二王三恪之製,皆需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如王、公二爵。

曹丕篡位時,便封劉協為山陽公;司馬炎篡位時,便授曹奐為陳留王,劉協一脈不改爵位。劉禪靠著漢室的名頭,以及主動歸降,蹭了個安樂縣公;而東吳不被晉所承認,加之反抗之故,孫皓僅有歸命侯爵,不在二王三恪之列。

兩王三恪有何特殊?

即能與本朝永享國祚,不會被剝奪封國。在地位上,因是前朝子嗣,在某種意義上是為賓客的身份,而非是臣子的身份。

袁術自知陳袁大概率會張虞所滅,故嘗試獲取兩王三恪身份,以便能得到更多的政治利益。

張虞明白兩王三恪意義非凡,他若承認袁術的陳為前朝,他將默認漢被陳所滅,而陳被他所滅。但若依如此邏輯,他豈不是變相承認袁術在他上頭,這讓張虞無法忍受。

故張虞的設想中,漢自詡繼周之後,那麼他亦將繼漢之後。將周、漢皇族之後封為兩王三恪,而袁術的陳絕不會在此列之中。

“我險忘兩王三恪之事,多謝郭君指點。”

荀諶明白其中深層意義,拱手說道:“此番出使者宛城,為行萬全之策,令陳袁出降大王,還需暗中交好大臣,令眾人遊說袁耀。”

“袁秘、閻象不用多說,據人所言,二者偏方降我”

郭圖沉吟少許,說道:“據自投者言,袁術女婿黃猗掌有萬人兵馬,與袁耀、袁胤等人交好。以今形勢,黃猗手握兵馬,他若力主降我,則袁耀不得不降我軍。”

在前往宛城的路上,郭圖在沿途都會收到大量陳國官吏的拜會信。而這些拜會信,幾乎將宛城近來的情況賣得乾乾淨淨,這讓郭圖對宛城略有自知。

“黃猗貪財否?”荀諶反問道。

郭圖說道:“據我所知,黃猗好富貴,今想拉攏黃猗,可雙管齊下,授官爵與要職,並言他與大王結有姻親。”

“許以重利,授以要職,結以親友,是為籠絡人心之計。今可依郭君之見。”荀諶說道。

“善!”

經一日的趕路,二人終至宛城。在袁秘出城迎接下,二人被邀請入宛城。

至宛城後,大量陳袁有心的文武紛紛拜謁郭圖,希望能與如日中天的張虞搭上關係。郭圖來者不拒,讓荀諶出麵交涉。而他則是與袁秘會麵,深聊歸降之事。

內堂,二者對案而坐,言語氣氛輕鬆。

“大王常有念及昔舊情,某出使之前,便叮囑圖拜會袁君。”郭圖笑道。

袁秘問候道:“昔於沛國一彆,至今已有十餘年,不知唐王可好?”

“大王將統天下,意氣風發,心有建設中原之念。然南征用兵以來,見中原州郡雕敝,良田為荒,口丁稀疏,深為百姓而憂傷。”郭圖沉吟少許,說道:“故以圖為使,一則問候袁君,二則願息兵戈。”

袁秘微微頷首,感慨道:“唐王之所求,亦是乃秘之所求。”

說著,袁秘反問道:“不知我主何如,唐王何以待之?”

郭圖說道:“唐王念舊情,拜袁公為汝陽侯,享食邑萬戶。且唐王聞袁公有女秀美,今願求娶之,時袁與張將有姻親之交。而諸卿如若歸降,唐王將一一封賞,賢能之士必會提拔。”

袁秘心中大喜,問道:“彆無要求?”

郭圖遲疑了下,說道:“實不相瞞,君任上卿,深知動蕩之危害。大王為令豫州安穩,將遷袁氏與陳室上卿諸族至關中定居。”

聞言,袁秘倒是鬆了口氣,笑道:“遷徙至關中,是為國之情理。我今彆無憂慮,唯望唐王善待我袁氏子弟。”

遷徙關中對當下的經濟與人脈傷害雖大,但對於袁氏大家族而言,他們依舊有能力崛起,通過運作維持家族地位,甚至能一躍成為中央大族。

如西漢開國,劉邦為了削弱六國貴族在關東的勢力,並強大關中的根本,儘遷十餘萬口至關中。

其中田齊至關中,分化出八支子嗣,其中便有著名的第五姓。這些關東貴族子弟遷至關中很少衰弱,而是崛起為關中的豪強、大族,他們的子嗣繼而成為朝廷高官,甚至有出任丞相者,如田延年、田何、田廣明等。

司馬遷所寫《史記》便有提及關東貴族的情況,即‘關中富商大賈,大抵儘諸田,田嗇、田蘭’。

另外,王莽雖非關中田氏子弟出身,但依舊是齊田氏子弟,僅是先人逃難至河北。而他的王姓,便是因本地舊齊人稱以‘王家’而來。

其他典型例子,如杜畿所在的京兆杜氏,京兆杜氏定居在南陽,在被遷入關中之後,家族不斷壯大,一直興盛至唐時。

東漢開國崛起的功臣,如耿、梁、竇、鄧、馬等家族,他們往上追溯皆是關東豪強或士族,在遷入關中之後,憑借政治資源,互相聯姻,成為關中大族。

今袁氏遷至關中,袁秘自詡與張虞有舊情,袁氏女又為張虞的妃嬪,因此袁氏豈會衰弱呢?

不用多說,其結果無非是重新發展,通過聯姻、學術出仕,利用舊有人脈,袁氏重新崛起,成為如京兆杜氏,扶風馬氏這般的家族。即便難以恢複到四世三公的鼎盛局麵,但也能在關中留有名聲。

見袁秘不反對,郭圖繼續說道:“齊袁與陳袁不同,望袁君周知。袁君有才德,唐王當會委以彆任。”

袁秘拱手說道:“唐王能厚待我袁氏,秘已感激不儘,安敢再有彆求。”

郭圖抿了口酒,笑道:“我聞公子耀器重黃猗,而今不知黃猗何在,能否請袁君指引。”

“黃猗執掌兵馬,雖受我主太子器重,但黃猗性畏妻!”

袁秘笑了幾下,說道:“我今讓內人訪我主千金,向其明言大王關照之舉,及大王納娶少千金之事,時以父女之情說之,黃猗受千金催促,自會投靠大王。”

聞言,郭圖不禁撫手而笑,說道:“我本欲以利益、官爵、姻親說之,不料黃猗畏妻。荊、豫百姓不受刀兵荼毒,將士免有征戰之勞,皆賴袁君之功。大王如聞之,必大為歡喜。”

“不敢!”

袁秘拱手而歎,說道:“今縱使無秘,君亦能有所得。唐王擒獲我主,名聲震動中原,今官兵聞唐軍之名如聞虎,兵將皆無戰心。而朝官視唐王為明主,大讚唐王之政,官吏無效力之念,試問何以阻唐王降服我朝!”

袁秘之所以積極當帶頭大哥,除了早投早得利外,餘者便是看到圉城兵敗後,那些謀士、兵將逃回宛城的神情,無一例外的絕望,在精神上被張虞征服。

既無抵抗之希望,不如接受現實,積極當帶頭大哥,為張虞招降陳袁而奔走,以為袁氏獲取更多的利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