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二年,六月。
張虞令禰衡出使遼東,孔融招撫舊吏。二人不就,反上疏請求張虞輔佐劉協複辟,以正君臣之明。張虞怒而下詔,令兵吏挾二人出京,依詔赴任。
二人離京後,關中輿論好轉。劉協受意上表,言兩漢衰亡,他退位於陳,品德卑微,難為天子。望張虞念天下安危,士民依附,繼皇帝位。
張虞拒受,並將玉璽還贈劉協,並希望劉協複辟漢室。
劉協閉門弗受,並與劉和、申屠備、孫資及荊、徐、兗、豫、涼、青等九州刺史臣屬再次上表。
言堯舜禪讓,夏商更替,商周革命,周漢承統,乃五德之命。周木德,漢火德,火承木德,故周亡漢繼。昔讖語曰:‘虞當天子,帝興於代’蓋指唐王,望張虞能繼帝位。
張虞拒而不納,再請劉協複辟。
劉協泣而不受,與袁術、韓遂、劉和、張魯、呂布等諸侯聯名,言‘代漢者當塗高也’,而廟中路謂之唐,故符塗高之意,今是以唐代漢。
其中劉協與袁術再表一封,解釋了漢與陳之間的關係,言火生土,唐為土德,而陳位火土之間,霸而不王,蓋與秦朝相同,乃是閏朝。
兩漢自詡承受周德,非沿襲秦朝之天命,是以秦‘在木火之間,霸而不王’為定論。並將秦朝歸為閏朝,而非正朝。
至於正朝與閏朝之分,源自於西漢儒家。為了強調西漢的正統性,與秦、周作出區分,其中秦朝為閏朝,周為正朝。
閏朝之意,蓋與閏本意相同,即不列在正數之間,而是多餘,故閏朝可以偽朝稱之。如秦雖一統天下,然因執政殘暴,治下無法,缺乏道義,因此非正朝。
而陳與秦相同,雖都滅亡了正統王朝,但因為無‘道’,故不足以為正朝。
劉協與袁術二人的奏疏雖為張虞掃清登基的理法障礙,但張虞為表謙遜,依舊沒有接受眾人之請,繼續寫信於劉協,希望他能複辟。
與此同時,各地上奏言報,黃龍現身於黃河,翱翔九日而直飛;鳳凰出太行山,隱入東海;烏龜背負洛書出渭水,被船夫麻哲所獲;燕山現美玉,刺史董昭急送於長安。
月餘之間,中國各地祥瑞、讖語、童謠不約而同出現,在為張虞稱帝掃清天命障礙。
劉協三讓複辟之請後,與先前兩波人,並丞相鐘繇、尚書令杜畿等百官聯名上疏求張虞繼位。
朝議上,丞相鐘繇、大將軍呂布、太尉劉和、司徒王宏、司空韋端、前將軍張遼等唐國諸官上百人,齊刷刷跪在殿前,上疏請奏與張虞。
“大王,董卓篡弑,湮滅漢室,劫迫忠良,酷烈無道;袁氏稱製,竊據神器,人鬼忿毒,鹹思英主。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
“黃龍見於東郡黃河,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乾九五‘飛龍在天’,是謂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又讖語言:‘代漢者當塗高也。’唐謂廟堂之中,故唐代漢。”
“張遼安豫州,男子張休獻明珠;什翼平涼州,牧民吳方供白玉。玉璽傳國,珠玉耀景,伏於淵泉,唐承漢製,火生土德,蓋天命所在!”
“夫正朝者,商、周、漢起於微弱,平定四方,肅清寰宇。大王襲聖王軌跡,興於代朔。今正、閏天子獻璽供印,讖語福瑞應兆,天命之所求,非人力所致……。”
說著,鐘繇領頭高聲,說道:“今天下崩裂,伏惟大王應命起兵,承黃帝之脈,征討四方,威服華夷……。蓋此之功,非武王、高祖莫能及,宜當效聖王之事,繼以土德,承周漢之後,登基稱帝。”
“山陽公協、汝陽侯術、太尉和、丞相繇、大將軍布、尚書令畿、前將軍楊、右將軍遼,左將軍嵩,後將軍晃、度遼將軍寵、計司使庾嶷、樞密使荀攸……,請尊上,建國製,設禮儀,擇令辰,上帝號。”
接著,劉協麵無表情將表奉到張虞麵前,說道:“請唐王上帝號,肅清寰宇,還天下以太平。”
張虞歎氣推辭,說道:“孤舊為漢臣,今天子在前,虞安敢受命稱帝?”
劉協眼眸泛紅,淚水低垂,說道:“董卓無道,殺兄弑後,協受迫為帝。自繼任以來,天下無歲不征,黎民流離失所。幸大王武烈,起兵於代,除賊扶華,肅清賊寇,令士民得有安居之所。”
“協遜位於陳,蓋失天命;陳室無道,霸而不王。大王坐擁中國,民眾千萬,甲士百萬,良將千員,秉持德政,如高祖世出,今不稱帝,豈不有違天命?”
劉協今下的表情真切,不知是為自己今下遭遇而哭泣,還是說為漢室滅亡而哭泣。
人群中有漢室舊臣,見劉協親自讓位於張虞,難免心生哀歎。
張虞遲疑少許,歎氣說道:“天子在前,我今稱帝,非合人臣之禮!”
“昔上古之時,堯舜禪讓,乃賢讓於不賢,今大王為賢。漢願效上古之製,禪讓於大王,有何不可?”
鐘繇起身上前,勸說道:“天命所在,大王不可推脫也!”
“然也!”
郭圖沉聲說道:“劉為堯帝血脈,與張氏同為黃帝一支,既是炎黃子孫,稱帝即天子位,是為名正言順之事,無可非議!”
張虞故作猶豫,看向天子劉協,說道“我為漢臣,君為漢帝,今不如複辟!”
聞言,劉協被嚇得魂飛魄散,跪地說道:“漢室繼周德,然因我無道,令漢無道失天下,故安有顏麵複辟?大王既有天命,宜當進天子位,效周、漢之事。”
說著,劉協悲聲說道:“大王如不進帝王,協願以死而勸!”
見時機已至,張虞扶起劉協,望著殿中勸進諸臣,鬆口說道:“眾望所歸,孤難推辭。然望諸卿曉得,亡漢者,非孤,乃是陳。孤取天下於群雄,非在漢室之手。”
可以說張虞頗是愛惜羽毛,很多事講究法理,如在稱帝之事上,不斷要證明自己是被動無奈接受,而非主動奪取。
“拜見陛下!”
“拜見陛下!”
見張虞鬆口稱帝,眾人齊聲而高呼。
張虞望著階下眾人,縱是有所準備,但心中興奮之情難以言表。他征戰天下十二年,終於在今天開花結果了!
張虞臉上保持平靜,看向階下的劉協,說道:“漢為正朝,唐不負之。劉、張一體,永享國祚!”
劉協躬腰而拜,說道:“陛下仁德,協深感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