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喝酒、喝酒。”
“晚點吧,今天我還有很多事情。”江弦打開窗戶,這會兒一見著阪本龍一這貨就有點頭疼。
“晚一點是多晚?”
“”
江弦回過頭看一眼朱琳,倆人都是一臉無奈的笑。
“少喝一點,喝太多傷身體。”朱琳說。
“今天少不了。”
江弦深吸一口氣,“我今天要給他喝的這輩子都不想再碰酒。”
“???”
離開片場,江弦和阪本龍一以及另外幾位劇組成員一塊兒來到東直門內大街的東興樓。
這家八大樓之首,44年的時候因經營不善遺憾停業,一直到前些年,也就是82年的年底,市政府著力重振“中華老字號”,東興樓這才得以重獲新生。
樓裡師傅也都是真有功夫在身上,從糖醋鯉魚這道菜就能看出來,水平次的做出來跟潛水艇似得,水平高的做出來那叫一個漂亮,魚尾翹起,色如琥珀,外焦裡嫩,完全鯉魚跳龍門的造型。
除了糖醋鯉魚,服務員又端上來芙蓉雞片、湯爆雙脆、烏魚蛋湯
東興樓也不愧是八大樓之首,芙蓉雞片吃雞不見雞,烏魚蛋湯調味平衡和諧妙不可言。
酒過三巡,阪本龍一又發起牢騷,“我明明隻是當演員的,卻又要我作曲?”
“我對中國的傳統音樂一無所知!”
“而且現在連架鋼琴都找不著。”
“”
沒錯,阪本龍一是以演員的身份進組的。
隻能說貝托魯奇心機太深,把他以演員的名義忽悠過來,然後讓他作曲。
阪本龍一不僅對中國傳統音樂一無所知,現場更是什麼都沒有,最後好不容易找來一台鋼琴,還是走音的。
可能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他和走音鋼琴結下了不解之緣。
另外提一嘴,《末代皇帝》還有一位配樂師叫蘇聰。
這個人和劉索拉是大學同學,劉索拉是《你彆無選擇》的原作者。
這個蘇聰自幼學習音樂,大學期間又赴德國慕尼黑高等音樂學院深造。
是不是有點兒耳熟?
不用懷疑,這個人絕逼就是《你彆無選擇》裡“小個子”的原型。
小個子在裡認識到自己在自己什麼都沒有找到之後,便決定出國去找找看。
正是因為裡太多角色取材於自己身邊的同學,劉索拉這篇發表以後好多天不敢回學校,怕碰著這些同學尷尬。
話說回阪本龍一。
江弦不得不承認,這廝絕對是個天才,真正的天才。
貝托魯奇要他寫一小段音樂,渲染溥儀加冕的那一幕,規定完成時間隻有兩周。
他希望阪本能在拍攝那一幕的前一天就寫完並且錄製好。
但是拍攝現場幾乎什麼都沒有,好不容易找來一架鋼琴,竟然嚴重走音。
阪本龍一提出抗議,貝托魯奇卻挑釁:“音樂家莫利康內就是這麼乾活的!”
結果,貝托魯奇交給他這麼倉促的一個任務,沒想到阪本龍一隻用了兩周時間內,就為《末代皇帝》寫了44首配樂。
其中包括後來耳熟能詳的《where is aro》和《ra》。
最經典的就是小提琴主奏、二胡、古箏、琵琶等中國樂器配合的音樂《where is aro》。
憑借這首曲子,阪本龍一橫掃了第二年奧斯卡、金球獎和格萊美的電影配樂獎項。
“江,你比尊龍那個家夥好多了。”阪本龍一發牢騷說。
“尊龍?尊龍怎麼了?”江弦奇怪道。
“你和尊龍長得一樣英俊,但是和你一比,他真是個怪人。”阪本龍一道。
“是這樣的。”
阪本龍一的翻譯笑了笑,給江弦解釋道:
“阪本先生和尊龍先生初次見麵的時候,尊龍很嚴肅地對阪本龍一說,‘你是日本派來的幕後黑手甘粕,你是我的敵人,片子沒拍完我不會和你說話’。”
“”
江弦也沒想到,氣質那麼特彆的尊龍,居然還整了這麼一出。
不過這也情有可原。
尊龍的國家尊嚴感很強,很有祖國之情,在80年代,在華人備受排擠的好萊塢,在主持人多次“挖坑”的前提下,尊龍無數次在對方的地盤上堅毅地說道:“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自豪。”
香江即將回歸的時候,大部分香江人人心惶惶,但尊龍在輿論最強烈的時候放話出來:“回歸的時候我一定會在中國”。
後來也確實是這樣,97年,他提前幾個月就預定好酒店,拎著小箱子愉快地去看升國旗。
有傳聞說尊龍因為《霸王彆姬》薪酬太低不願出演,而後他在國人的眼裡,成了一個忘恩負義,耍大牌的人。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尊龍這個人有點可憐,他的童年真的跟《霸王彆姬》裡的程蝶衣一樣,程蝶衣的童年就是他的童年,都是在被拋棄後送到京劇團,挨儘打罵。
後來多虧是機緣巧合下,他跑到美利堅,混進了好萊塢。
而相比於其他混跡於好萊塢的演員,尊龍一直都很想回到國內發展,哪怕受到排擠,他也始終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拍《霸王彆姬》的時候,尊龍為了出演“虞姬”,不僅推掉了成就了梁家輝的那部《情人》,還自降三十萬美金的片酬。
這好像給了尊龍機會,但是當時身為好萊塢的演員,他們的身價完全是由市場決定了,演員自身也沒有辦法。
最終投資方因為片酬太高拒絕了他。
程蝶衣也在多次交談之後,還是回到了張國榮的手中,尊龍隻能遺憾告彆。
要是因為這種原因來說尊龍“耍大牌”,說他“外國人來圈錢”。
那多少有點“新聞學”。
“再來再來。”
“no不行了yue”
喝到最後,江弦拉著阪本龍一,把酒杯往他嘴前麵遞,阪本龍一一個勁兒的擺手,最後不堪重負的噴射出來。
“不是能喝麼?”
“淨吹牛逼。”
江弦當然也不能往死了喝阪本龍一,他想交一交阪本龍一也是有原因的。
美國那邊,曆經這麼久的發展和積累,他的《今天》雜誌憑借著《饑餓遊戲》的連載,迅速聲震全美。
今年年初,《廣告周刊》甚至將《今天》列入了1985年1月全美“十大熱門期刊”排行榜。
一月份85萬份的發行量,雖然在排行榜上僅僅排到第10,才剛夠邁入這個排行榜的門檻。
但對於趙振開和江弦來說,這個成績已經足夠令人欣喜了。
江弦立刻大手一指,開始向著影視方麵進軍,繼《今天》雜誌以後,又創辦了“今天影業”。
在江弦的經紀人馬歇爾的介紹下,“今天”先簽下了已經荒廢好幾年的李安。
嗯,換句話說,現在詩人北島、作家阿城、導演李安,都是江弦的員工。
其實一開始李安也猶豫來著。
畢竟馬歇爾當初給他畫的餅,可是好萊塢那個級彆,而且以他的水平,就算過得再落魄,似乎也不應該加入這樣一個剛成立的小影視公司。
但是“今天”給他透露出的信息,又讓李安願意賭上一把。
因為“今天”是江弦創辦的。
哪怕不看《今天》雜誌目前在全美的名氣,就衝著“江弦”的名字,李安也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
誰能保證江弦不會是第二個斯蒂芬金呢?
而且加入“今天”還有一個好處:
這畢竟是中國人的企業!
李安太討厭那些來自美國社會的排擠,“今天”對他來說,或許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話說回江弦這裡。
既然開始從事電影方麵的事業,那麼阪本龍一這麼優秀且還沒揚名世界的配樂師,他怎麼能錯過呢?
能收入囊中,當然是要收入囊中的。
“你們吃完了沒?”
“我們要下班了。”
酒局喝到東興樓的服務員都一臉不耐煩。
礙於阪本龍一是外賓,服務員說話這才客氣了許多,要就是江弦的話,說不定這會兒拳頭都招呼上來了。
“我們這就走。”
江弦作個揖,悻悻離開。
阪本龍一完全喝多模樣,走路都左腳絆右腳,江弦扶著他上車,讓徐晨輝幫忙把他送回劇組下榻的建國飯店。
眼看時間很晚,也就不回家了,回到自己的酒店房間,就在貝托魯奇的房間隔壁。
讓江弦奇怪的是,貝托魯奇的房門大開著,裡麵亮著燈。
掃了一眼,製作人托馬斯竟然也在,還有幾個老外,一群人在屋裡似乎正因為資金的事情激烈的爭吵著。
“我們都拍到這裡了,你們不能妨礙我們!”貝托魯奇粗紅著脖子怒吼。
“我們不能再允許你這樣拍攝下去,這就是我們的職責。”對方語氣冰冷。
江弦聽了一會兒大概聽懂了。
來的人是托馬斯簽的保險公司的人。
這些人過來查賬。
不查不要緊,一查,兩邊都不爽。
《末代皇帝》簡直是在燒錢!
錢花費的速度比蒸發都快!
現在這家保險公司準備查封攝製組。
貝托魯奇當然不樂意。
因此雙方在房間裡激烈的正朝著,製作人托馬斯則從旁周旋。
沒辦法,《末代皇帝》為了避免被資本乾涉,所以從一開始就沒讓好萊塢介入。
這麼宏大的電影,沒有好萊塢的支撐,拍攝起來當然是寸步難行。
畢竟對於現在來說,好萊塢的拍攝條件就是全世界最好的條件。
聽到保險公司的人又重新和貝托魯奇簽下了一份協議,暫緩了這次矛盾的發生。
江弦微笑和貝托魯奇打個招呼,沒急著去乾涉,自個兒回到房間休息。
隻不過在心底隱隱有了些新的計劃。
美國。
34歲的王小波今年剛剛取得了碩士學位。
他是兩年前跟著妻子一塊兒來到美國的,生活過得相當不易,日子一度非常拮據,有時不得不去中餐廳打工交學費。
還好這樣的日子他熬了過來,在匹茲堡大學東亞係留下了國學碩士文憑。
這個選擇也讓他遇到了一生的貴人,也就是他的導師許倬雲。
許倬雲有先天的殘疾,生下來時手心朝下,腳心朝上,不管怎麼努力,都不能改變手腳的姿態。
後來他在手術台上被大卸八塊又裝了起來,勉強可以行走,還成了著名的曆史學家和社會學家。
在他的幫助下,王小波在淬煉文字上下了極大的功夫。
還有他在寫一本,一本名為《黃金時代》的。
這本正在創作中的,也得到了他導師的修改。
“我要寫一部和他們的都不一樣的。”王小波給妻子分享說。
“能有啥不一樣啊”妻子李銀河有些無奈。
不過她也知道丈夫心中有傲氣,國內很少有能被王小波看得起的作家,也很少有能被王小波喜歡的作家。
像是張愛玲,王小波就說過,他特彆不喜歡,他覺得可以寫痛苦,寫絕望,但不能寫讓人心煩的事。
還有江弦的那部《棋王》,雖然名聲斐然,但在王小波眼裡就是“這篇寫得很浪漫,我這輩子下過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隊的時候下的,同時我也從一個相當不錯的棋手變成一個無可救藥的臭棋簍子,現在把下棋和插隊兩個詞拉在一起,就能引起我的反感,我絕不肯把這樣無聊的事情寫進裡。”
當然了,江弦也不會因為這樣的評價覺得傷自尊心,畢竟王小波不喜歡的人太多了,像是蘇東坡,有人問他,你喜歡蘇東坡的詩詞呢,還是喜歡他的書法?王小波說,都不是,我喜歡吃東坡肉,東坡肉燉的很爛,肥而不膩,的確很好吃。
除了蘇東坡,孟子也被他點過名,王小波說,《孟子》內容無可挑剔,隻是很沒有意思,如果生在春秋,見了麵不和他握手。
總之,能被他看上的人少之又少。
“包裡是什麼東西?”王小波注意到桌上的手提袋。
“雜誌。”
李銀河道:
“我從圖書館取了些國內的雜誌回來。”
“雜誌?”
王小波翻開袋子,從其中抽出一本《花城》。
《花城》畢竟位處溝通外洋之地,因此在國外還挺容易入手。
他坐下來,看到是1986年第7期,簡單一翻,在首頁便看到一篇署名為江弦的:
《無主題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