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定角(1 / 1)

推荐阅读:

最近有個熱門話題,張辰成為國內第一位累計票房過十億的導演。

《黑暗侵襲》《誤殺》《颶風營救》《寂靜之地》《畫皮》《環太平洋》,六部電影,累計票房過十億。

業內震驚!

張辰已經創造了太多的記錄:

最高首日票房記錄;

國內最快破億記錄;

最快破兩億記錄;

最快破三億記錄;

最快破四億記錄;

現在,又多了一個——個人作品累計票房過十億記錄。

前無古人!

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個人作品累計票房過十億的導演。

《畫皮》開始,張辰就已經是國內第一大導了,但直到現在,業內才意識到,張辰和他們的差距。

尤其是其他幾位著名導演們,暗自算了算自己作品的累計票房,倒吸一口涼氣。

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十億,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多。

但算下來,哪怕票房過億的電影,也得10部。

而拍10部票房過億的電影,目前為止沒人敢誇這個海口。

能有一部過億作品就能晉升為知名大導了。

然後,張辰捐款1000萬的事情也被人提了起來。

1000萬啊,彆的明星最多也就捐20萬,張辰一出手就是1000萬。

然後又爆出,範小胖捐款400萬。

不止範小胖,張辰係的演員基本都捐了不少。

範小胖,黃小明,張晉,梁佳輝,陳導明,楊小蜜,每個人都捐了50萬到百萬不止……

與他交好的趙苯山,黃百鳴,霍文西等人也都陸續追加了捐款額度。

沒什麼冰桶挑戰,就是張辰帶起來的一波捐款熱潮。

有好事的網友就開始統計,將那些捐款少的明星列了出來,在網上進行公布。

嗯,相當於公開處刑。

然後就有人說了,捐款自由!

個人捐款多少完全是個人的自由,不應該逼捐,捐款也不應該攀比!

嗯,說的還挺有道理。

有人轉發了他的言論轉載到張辰那篇捐款的博客下麵,想讓張辰發表一下看法。

張辰沒理。

過了兩天,他莫名其妙的上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

張辰一腦門黑線,等一下,上榜都不通知一下的嗎?

還好,是名人榜,不是富豪榜。

這兩天不斷有明星被記者圍追堵截,追問捐款少的原因。

有人被問急了,就說道:“張辰是富豪,他都上福布斯了,捐1000萬是應該的,我們小明星哪有什麼錢?”

這你麼~

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

張辰不爽,就又寫了一篇博客。

嗯,這次還特彆通知了雷振劍。

上次發博客,沒有通知他,還被埋怨了,可以炒作一番的。

【首先說一下福布斯名人榜這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上榜了,也不知道上榜的依據是什麼?

不過幸好是名人榜,我這人愛出風頭,勉強算個名人,如果是富豪榜,我就要懷疑福布斯榜單的權威性了。

然後說一下捐款的問題。

首先,我個人捐款1000萬,這是我個人的意願,我有錢,我多捐,這無可厚非吧。

捐款自由這事我是同意的。

沒必要逼捐。

你不願意多捐,這是你的自由,但非要說什麼小明星沒錢,這就太假了。

影視行業掙錢容易是出了名的。

但凡混出點名氣的,片約應該都不缺。

你可以說你的收入和大明星之間天差地彆,這個沒問題,是事實。

但你的收入和那些工薪族比起來,那也是天差地彆,這個你承認吧。

所謂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你選擇了當明星,就要承擔當明星所要承擔的義務。

明星是什麼?

公眾偶像!

明星占用公共資源,享受常人難以享受到的便利,輕輕鬆鬆賺彆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

這是王冠!

那國家遇到事了,該你付出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應該比普通人付出更多。

這是其重!

不可能好處你都拿了,經理雙手,然後遇到事了,你說這是個人自由!

享受王冠的時候你怎麼不說個人自由。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不了公眾偶像,那就彆彆做!

說句難聽話,又想當婊子,還想立牌坊,你當全國人民都是傻的嗎?】

捐款這事,一開始張辰沒想著怎麼樣的。

單純就是他自己要捐。

你們愛捐不捐。

捐款這事論心還是論跡,說不清楚的。

但有人非要在踩他一腳,那就不行了!

路演完畢,張辰回到京城,以為終於可以休息了。

嗬嗬~

現在已經12月底,明年的片單已經公布,但人選都還沒有定呢,連導演都還沒有確定,這些都需要張辰點頭。

事情一樁樁,一件件的,都等著他來拍板。

張辰不去香港,陳曦就拉著他開電話會議,無良打工人。

最近他們在商量《惡人傳》的人選,黑幫老大定了洪胖子,警察則選了黎天王,現在還剩下變態殺人犯的人選。

候選很多,香港這類型的演員不少,吳毅將,單立文,黃子揚,任達華,鄭浩南,王俊棠,梁焯滿……

“我們準備從這些人裡選一個出來。”

“可以是可以,但這樣不符合合拍片的要求吧?”

合拍片協議規定,主演之一必須有一個內地演員,其餘的幕後人員,故事發生地等也有要求。

現在三個主演全都是香港人,明顯不符合合拍片要求。

“黎天王和洪進寶是你定的,變態殺人犯用內地演員也不合適吧,萬一再被認為是影射內地那就不好了,我們準備把女主和配角都用內地的……”

《惡人傳》是雙男主路線,女主嚴格算起來,其實是配角。

這樣有點擦邊,但多少算是個辦法。

張辰又再次頭疼起來。

《惡人傳》的題材,能不能進入內地也是個未知數。

警察和黑幫合作,這種題材在內地還沒出現過。

雖說目的是為了懲治更壞的變態殺人犯,但能不能過審真的不好說。

不過話說回來,《風暴》裡的警察也不算好警察,劉天王飾演的呂sir嫉惡如仇,但也草菅人命。

還不是一樣過審了,在內地正常上映。

《風暴》張辰沒做什麼大改動,隻是把劉天王換成了黎天王,導演換成了陳木勝外,其餘全部采用原班人馬。

有點期待,終於可以看到胡君和呂良偉飆戲了。

這邊剛和陳曦開完電話會議,那邊董建強就找上了門,拉著開會一起過方案。

《風聲》是定的最早的,導演付東來,演員基本沿用了原版的全明星陣容,周迅、李冰冰、張涵予、黃曉明、王誌文、英達……

張辰特彆要求,必須是全內地陣容,所以原版的蘇有朋被換掉了,換成了佟大為。

中影對《風聲》寄予厚望。

劇本寫的非常好,雖然和原著略有不同,但同樣精彩。

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是一部群像戲,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男主女主。

換句話說,所有人都是主角。

這就對表演的要求極高,每個演員都不能有瑕疵,大家的水平還必須差不多。

否則短板會很明顯。

原版《風聲》處理的就很不錯,不但找了一大堆老戲骨,年輕一代也都是好演員。

陳國富的水平不錯,黃小明,蘇有朋這種不以演技著稱的演員,在《風聲》裡的表演都不錯。

重點說下英大。

這家夥雖然人品不怎麼樣,但演技是真不錯。

而且還是導演,主持人。

混的風生水起。

最出名的莫過於他和宋長英的那些事,打打鬨鬨,吵吵嚷嚷,明明是兩口子,卻打出狗腦子,情節堪比。

再說一下《十月圍城》。

同樣是主旋律題材,張辰非常喜歡的一部戲。

和《風聲》一樣,同樣是群像戲。

這並不是張辰的項目,嚴格說起來,應該算是陳德森的。

陳德森在香港並不算知名導演,隻能算二流。

自高成就是執導過程龍的《特務迷城》。

但張辰更喜歡的是他的另兩部作品——《十月圍城》和《一個人的武林》。

其中《十月圍城》這個項目,2002年,他就在籌備了。

當時他認識了ufj銀行副總裁曾獻基。

曾獻基看完劇本後覺得非常不錯,決定投拍。

但預算很嚇人,居然要6800萬港幣。

算下來,起碼兩個億才能回本。

這在02年是不可能的。

但曾獻基還是投了。

原話是:“《十月圍城》一定是一部好片,放膽去乾吧。”

誰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金融危機,金主出了意外。

陳德森心如死灰,遠走溫哥華,項目擱置。

原時空,是陳可欣07年找到他,說我的《投名狀》火了,內地市場打開了,我給你做監製,這片不就有戲了。

然後黃建新四處斡旋,電影局和投資方紛紛開綠燈,影片再次重啟,在滬搭建,眾星加盟,問世後遂成經典。

這一世,伯樂變成了張辰。

張辰一句話,陳曦找到陳德森,霸氣宣布:“《十月圍城》,你當導演,嘉禾給你兜底。”

項目最大的投資是香港老中環的搭建。

但這個在張辰這邊根本不叫個事。

和橫店說一聲,那邊馬上開始改造,並且全免費。

兩個月後,老香港中環拍攝基地保證改造完成,不耽誤電影的拍攝。

現在要做的,就是定下人選。

導演不做他想,就是陳德森,而且嘉禾準備長期合作。

《十月圍城》之後,還可以繼續開發《一個人的武林》嘛。

陳德森的電影都很另類,《十月圍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一個人的武林》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武俠。

算了,這個以後再說。

重新說回《十月圍城》,很多人奇怪,十月圍城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原時空導演和胡君是這樣解釋的:

因為孫中山是十月到香港與十三省革命代表會麵,而胡軍扮演的閻孝國帶著殺手包圍了香港中環對孫中山進行追殺,所以叫十月圍城。

《十月圍城》的演員,張辰依舊決定采用原班人馬:

梁佳輝演的陳少白,甄子單演的沈重陽,王學圻演的李玉堂,謝逼王演的鄧四弟,巴特爾演的少林僧王複明,黎明演的劉鬱白,胡君演的閻孝國……

其中劉鬱白和閻孝國有一場很精彩的打戲。

電影的牛逼之處就在於,沒有反派。

傳統意義上的反派是為了襯托主角的正義,但《十月圍城》其實是兩種信念的碰撞。

閻孝國作為清廷派來圍剿孫中山的殺手,本來應該是麵目可憎的。

但胡君表演出來的卻是一個忠君愛國,視死如歸也要報效朝廷的軍人形象。

實在是讓人恨不起來。

你可以說他迂腐,看不清事實,一條道走到黑,但他也是在堅持自己的大義,他也有自己的信念。

這就是《十月圍城》的魅力所在。

以往的武打片,打中的是腎上腺。

《十月圍城》,打中的是心口。

基本的演員都不動,隻有李宇春的那個角色,叫方紅,張辰不確定要不要換成大甜甜。

主要是這片子上映後留下一個很著名的梗,是方紅最後救了孫中山,所以是李宇春拯救了新中國。

哈哈哈!

這個梗張辰有點舍不得。

除此以外,大美媛,楊小蜜張辰也準備一股腦的塞進去,對了,還有張儷,張儷可是嘉禾的簽約演員。

嗯,合拍片就是這點好,可以瘋狂的塞人。

《十月圍城》屬於典型的‘八方來客模式’,或者叫‘群英薈萃模式’。

即:

某精神領袖,把隱藏塵世之中的高手都召集起來,臨時組團,一起去完成一件驚天動地的任務。

八方來客模式是電影裡的經典套路,好萊塢有《十一羅漢》,香港則是《五福星》,內地則是《水滸傳》了。

八方來客模式很固定,把各路英豪攢到一塊兒,猶如百川歸海,涓涓細流,先敘述各人牛b之處,每人做個亮相。

好比是一件一件把奇巧玩意兒放進包袱,一點一點拉高觀影者的期待感,最後包袱一抖,數件玩意魔術般拚成一件光彩耀目的物事,好戲登場。

《十一羅漢》裡喬治克魯尼挨個召集其餘羅漢;

《五福星》裡,洪金寶扮演的鷓鴣菜就是精神領袖,花旗參,犀牛皮,大生地,羅漢果則是八方來客。

《水滸傳》就更明顯了,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然後一起上梁山,聚集在蔡福,哦不,宋公明哥哥旗下。

放在《十月圍城》裡就是文化人、販夫走卒、裁縫店老板、扛大包的,引車販漿,一旦聽到召喚,立刻錐出囊中,集合成無堅不摧的力量。

最新小说: